[发明专利]一种冲击波获取装置、冲击波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69010.2 | 申请日: | 202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6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杜亮亮;钱伟新;孟立民;叶雁;祁双喜;程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L5/14 | 分类号: | G01L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伍旭伟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波 获取 装置 测试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冲击波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口的装配腔体(3),所述装配腔体(3)的一端开口处固定设置有光学玻璃板(2),所述光学玻璃板(2)远离所述装配腔体(3)侧设置有应力发光片(1),且所述应力发光片(1)远离所述光学玻璃板(2)侧和所述装配腔体(3)的外壁均设置有不透光的薄膜;
所述装配腔体(3)的另一端开口处固定设置有耦合光纤接头(4),且所述耦合光纤接头(4)与所述光学玻璃板(2)之间存在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波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发光片(1)的材料为可再生应力发光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波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为1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波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光纤接头(4)为FC接头或ST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冲击波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电倍增管(6),所述光电倍增管(6)通过光纤(5)与所述耦合光纤接头(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冲击波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倍增管(6)的响应波长为230nm-700nm。
7.一种冲击波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采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冲击波获取装置;
所述冲击波获取装置,用于将获取的冲击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所述信号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电信号和爆轰起始时间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爆轰起始时间信号和所述电信号计算所述冲击波的到达强度和到达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冲击波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爆轰起始时间信号与电信号初始时间的差值,所述差值为所述冲击波的到达时间;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标定关系和所述电信号以反演的计算方式计算所述冲击波的到达强度,所述标定关系为应力发光片(1)的发光强度与冲击压力的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冲击波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装置为示波器(7)。
10.一种冲击波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爆轰起始时间信号和电信号,所述电信号由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冲击波获取装置获取的冲击波信号转换而来;
计算所述爆轰起始时间信号与电信号初始时间的差值,所述差值为所述冲击波的到达时间;
根据标定关系和所述电信号以反演的计算方式计算所述冲击波的到达强度,所述标定关系为应力发光片(1)的发光强度与冲击压力的对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901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