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63223.4 | 申请日: | 202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3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梅;郑小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智远创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19 | 代理人: | 蔡国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可控 胸腔 压力 排气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包括底座、封盖和内胸管,内胸管的一端设有多个侧孔,底座内设有通气腔体,底座和封盖之间设有可开闭的密封腔体,密封腔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内胸管的另一端与底座内的通气腔体可拆卸式连接,内胸管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气体从侧孔向通气腔体单向流通的单向瓣膜,底座的外端设有多个与通气腔体连通的排气口,封盖内设有与密封腔体连通的出气通道,封盖的外端设有与出气通道连通的螺旋减压排气装置,控制模块将压力值与存储模块内存储的压力模型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提示螺旋减压排气装置动作或提示密封腔体打开或闭合。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气胸,以及肺部手术后需留管观察的患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当患者出现气胸,肺组织压缩超过30%时需留置胸管连接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以引流气体,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胸腔引流装置由引流管、引流管接头和水封瓶组成,体型较大,患者带上后行动不便且容易打翻,并且大部分患者留置胸腔引流装置后行动倦怠,使静脉血栓风险增加。肺部手术楔形切除术后无管化或小管化已成为新趋势,临床上常以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管,术后患者行X光线胸部检查肺复张后予拔除,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气胸,需连接水封瓶引流气体,而中心静脉导管与水封瓶连接口不相吻合,因而引流气体时存在一定困难。
临床上现有的胸管均为单一的引流管,无调节胸腔与大气压力的功能,均需借助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引流气体,存在功能单一、体型巨大和使用不方便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可控式胸腔闭式压力排气装置,包括底座、封盖和内胸管,所述内胸管的一端设有多个侧孔,所述底座内设有通气腔体,所述底座和封盖之间设有可开闭的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内胸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内的通气腔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内胸管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使气体从侧孔向通气腔体单向流通的单向瓣膜,所述底座的外端设有多个与通气腔体连通的排气口,所述封盖内设有与密封腔体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封盖的外端设有与出气通道连通的螺旋减压排气装置,所述封盖的外端还设有显示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将压力传感器所采集的压力值实时在显示模块上显示,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压力值与存储模块内存储的压力模型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提示所述螺旋减压排气装置动作或提示所述密封腔体打开或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外端设有第一锥形凹槽,所述封盖的内端设有第二锥形凹槽,所述底座的外端与封盖的内端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外端与封盖的内端相连接时所述第一锥形凹槽和第二锥形凹槽之间形成所述密封腔体,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锥形凹槽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内端还设有锥形的负压腔体,位于所述负压腔体外侧的底座内端面形成粘贴端,所述粘贴端通过负压腔体固定在胸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的负压腔体底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向负压腔体一侧延伸形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内设有与通气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内胸管的另一端与通孔可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腔体为伞状结构,伞状结构的所述通气腔体内还设有无菌纺纱,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为环形开口凸部,所述固定环的外侧设有与环形开口凸部相配合的固定环凹部,所述第一锥形凹槽的底部为锥形板,所述锥形板的底部形成凸出部且该凸出部与通孔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未经广东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32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