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运载器搭载式沉积物保真取样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56423.7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6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田旭;范德江;刘明;毛居东;刘晓航;程鹏;陈竞博;牟云龙;王远;黄小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G01N1/14;B63C1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董自亮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运载 搭载 沉积物 保真 取样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运载器搭载式沉积物保真取样器,涉及深海沉积物取样领域。该水下运载器搭载式沉积物保真取样器包括沉积箱体,所述沉积箱体内部设置有齿环,所述齿环内部啮合连接有四个第一齿轮,四个所述第一齿轮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四个所述转动杆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四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该水下运载器搭载式沉积物保真取样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偏心轮转动,按照以上同样的工作原理,带动第二个保真取样器本体向上运动,以此快速进行取样,此结构有益于对不同点位进行取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通过双层密封,使保真取样器本体的密封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真取样器,具体为一种水下运载器搭载式沉积物保真取样器,属于深海沉积物取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深海沉积物是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的海底物质,包含大量的地质、生物信息,开展深海沉积物的类型与分布、搬运与动力过程、土工特性、微生物群落等调查研究,对于深海矿产资源环境评估和后期资源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沉积物获取主要通过船舶地质绞车释放取样装置,在重力作用下触底后,回收至海面,整个过程无法监控且结构笨重,通过搭载深海运载器进行海底采样,能够让科学家通过高清镜头或观察窗身临其境地对取样区域和数量进行选择,提高样品获取效率。
传统的水下运载器搭载式沉积物保真取样器在对取样点进行取样的时候,一般不能下潜一次然后进行多点位取样,同时在多点位取样的时候,取样器的密封性不好,并且在取样器返回到实验室之后,不方便对内含的取样器取出,结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下运载器搭载式沉积物保真取样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取样点进行取样的时候,一般不能下潜一次然后进行多点位取样,同时在多点位取样的时候,取样器的密封性不好,并且在取样器返回到实验室之后,不方便对内含的取样器取出,结构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下运载器搭载式沉积物保真取样器,包括沉积箱体,所述沉积箱体内部设置有齿环,所述齿环内部啮合连接有四个第一齿轮,四个所述第一齿轮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四个所述转动杆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四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四个所述第二锥齿轮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四个所述转动轴外侧固定连接有偏心轮,四个所述偏心轮一侧均设置有辊轮,四个所述辊轮外侧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板,四个所述支撑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四个所述滑动杆外侧均设置有弹簧,四个所述弹簧均固定连接于支撑板顶部,所述沉积箱体内部均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沉积箱体一侧均设置有固定组件。
优选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四个第二齿轮,四个所述第二齿轮均啮合连接于齿环内部,四个所述第二齿轮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圆形杆,四个所述圆形杆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凸块,四个所述固定凸块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四个所述第一连杆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四个所述第二连杆底部均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设置有保真取样器本体,所述保真取样器本体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通过设置有圆形杆和第二齿轮,进而可以带动圆形杆转动,圆形杆转动带动固定凸块转动,固定凸块转动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转动带动挡板进行移动,以此对保真取样器本体进行密封,使保真取样器本体的密封性更好。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蜗杆,所述蜗杆一侧均啮合连接有两个蜗轮,两个所述蜗轮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套筒,两个所述套筒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套筒内部均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套筒与滑块之间通过条形槽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有螺纹杆和套筒,进而便于带动螺纹杆边转动边向下运动,以此对沉积箱体进行快速固定,方便保真取样器本体进行取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64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动态调节验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