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腐殖酸制备碳纳米颗粒的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50877.3 | 申请日: | 2022-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8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洁;晋银佳;刘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梦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15 | 分类号: | C01B32/15;C02F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腐殖 制备 纳米 颗粒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腐殖酸制备碳纳米颗粒的方法及应用,以腐殖酸为原料在强碱性条件下水热溶解,用浓硫酸碳化处理、碱中和处理之后,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得到腐殖酸的碳化产物,经过真空干燥处理后得到碳纳米颗粒;碳纳米颗粒可以根据循环水系统的水质情况和补水水质情况进行投加,可以直接投加粉末药剂也可以将粉末药剂配制成水溶液然后投加至循环水中。一般维持循环水中阻垢剂的浓度在2‑15mg/L,根据循环水系统的保有水量可以计算循环水系统的阻垢剂的总投加量。本药剂为无磷药剂,不会导致循环水排水的总磷超标;药剂投加量小,使用方便;能够去除循环水中的有机大分子,降低循环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浊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腐殖酸为原料制备具有高效阻垢性能的碳纳米颗粒,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腐殖酸制备碳纳米颗粒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耗通常占到火电企业、钢铁企业水耗的70%以上,随着循环水浓缩倍率的升高,循环水中的硬度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等浓度逐渐上升,会对循环水系统的相关设备产生结垢,影响循环水系统的经济和安全稳定运行。为了维持循环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投加阻垢剂等药剂,抑制循环水系统的结垢现象。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含磷的阻垢剂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开发高效绿色的无磷阻垢剂对于循环水系统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号为CN202010900814.6,名称为“一种腐殖酸无磷缓蚀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为本发明的接近技术,不过该申请与本发明有本质的不同,概述如下:(1)该申请以活性腐殖酸和腐殖酸为原料,配比形成符合阻垢剂,而本发明以腐殖酸为原料,进行溶解提取后加入浓硫酸进行碳化处理形成碳纳米颗粒作为阻垢剂,有本质不同;(2)该申请以活性腐殖酸和腐殖酸两性离子分散剂与各辅助成分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从而具有阻垢、杀菌作用,而本发明的碳纳米颗粒表面具有丰富的羟基、羧基等官能团,络合钙离子等,从而具有阻垢作用,有本质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腐殖酸制备碳纳米颗粒的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碳纳米颗粒表面富含羟基、羧基等多种官能团,对水中的钙镁离子具有强络合作用,具有显著的阻垢效果,可以用于火电厂、钢铁厂、煤化工等企业循环冷却水阻垢处理,能够抑制循环水中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钙的形成,并能够去除循环水系统中已经形成的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钙垢。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腐殖酸制备碳纳米颗粒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10g腐殖酸加入容量为250mL的三口烧瓶中,向三口烧瓶中加入100mL浓度为2mol/L的NaOH溶液;
(2)将三口烧瓶置于具有水浴加热功能的超声装置中,在机械搅拌(200r/min)下用水浴将三角烧瓶内的混合物温度加热到60℃并保持温度恒定,打开超声波(40kHz,600W)促进腐殖酸溶解,持续反应6个小时,得到腐殖酸钠溶液;
(3)将三口烧瓶从具有水浴加热功能的超声装置中取出,冷却至室温,将上清液倒入烧杯中,并用滴管逐滴加入10mol/L硫酸中和,直至混合物pH降低到中性(pH6-7之间),得到腐殖酸提取物;
(4)将中和后的腐殖酸提取物(约60mL)倒入200mL容量的衬四氟乙烯容器中,并加入120mL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5)将盛有腐殖酸提取物和浓硫酸的衬四氟乙烯容器放在不锈钢反应釜中,加热到180℃反应6个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
(6)将衬四氟乙烯容器内的混合物倒入烧杯中,加入5mol/L的NaOH溶液进行中和处理,直至混合物pH调整至5-6;
(7)将中和处理后的混合物倒入真空抽滤装置进行抽滤处理,过滤膜采用孔径为0.45μm的滤膜,并用去离子水清洗滤出物,去除混合物中的水分和溶解性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梦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梦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08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家居显示屏
- 下一篇:用于原位实验仪的紧凑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