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神经电极、制备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6135.3 | 申请日: | 202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1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彭雷;谭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293 | 分类号: | A61B5/293;A61B5/26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郑华洁 |
地址: | 200001 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神经 电极 制备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神经电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神经电极、制备方法及设备。该柔性神经电极,包括:柔性植入部和后端接口部;柔性植入部包括至少一个柔性探针,柔性探针的一端与后端接口部连接,柔性探针用于植入生物体的深部脑区;柔性探针包括金属电极和柔性支撑层,金属电极设置在柔性支撑层内;柔性支撑层上设置有电极孔,金属电极通过电极孔露出柔性支撑层形成电极点;柔性支撑层的材质为聚亚酰胺。该柔性神经电极,在器件结构上增大了植入深度和横向覆盖面积,并采用聚酰亚胺作为柔性支撑层,使用MEMS工艺制造电极结构。该柔性神经电极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且针对植入海马体等深部脑区的使用场景,能够应用于临床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神经电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神经电极、制备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生物监测对各器官的科学研究、诊断等起着重要作用。以脑科学为例,脑电监测对于脑科学研究、脑疾病诊断和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脑监测技术能够对脑电信号进行采集,进而有助于脑功能解码。针对脑电信号采集的方法主要依靠脑部电极,应用比较广泛的脑部电极包括3种:头皮脑电极(EEG)、皮层脑电极(ECoG)和深度脑电极(SEEG)。
对于应用在头皮外或浅脑区的头皮脑电极和皮层脑电极,已有较多的成果。而对于应用于深脑区的深度脑电极由于其植入脑部深度深,且深脑区神经网络错综复杂,对电极的结构及材质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还未出现能够在临床上应用于深脑区的神经电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深部脑区检测的柔性神经电极、制备方法及设备,该柔性神经电极具有较大植入深度和横向覆盖面积,且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用于临床研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深部脑区检测的柔性神经电极,包括:柔性植入部和后端接口部;
所述柔性植入部包括至少一个柔性探针,所述柔性探针的一端与所述后端接口部连接,所述柔性探针用于植入生物体的深部脑区;
所述柔性探针包括金属电极和柔性支撑层,所述金属电极设置在所述柔性支撑层内;
所述柔性支撑层上设置有电极孔,所述金属电极通过所述电极孔露出所述柔性支撑层形成电极点;
所述柔性支撑层的材质为聚亚酰胺。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探针包括电极点区和过渡区;
所述过渡区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点区连接,所述过渡区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端接口部连接;
所述电极点区具有预设数量的所述电极点。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点区远离所述过渡区的一端设置有牵引孔,所述牵引孔用于与牵引器械连接,以引导所述柔性探针植入生物体的深部脑区。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数量为50-200,所述电极点在所述电极点区按预设阵列分布。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电极点之间的间距为100μm-200μm。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探针的长度为10mm-40mm;
所述柔性探针的径向尺寸为0.1mm-1mm;
所述电极点区的长度为4mm-40mm。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植入部包括4个所述柔性探针;
相邻所述柔性探针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所述预设间距为1mm-5mm。
进一步的,所述后端接口部包括转接区和焊盘区;
所述转接区的一侧与所述柔性探针连接,所述转接区的另一侧所述焊盘区连接;
所述转接区用于将所述金属电极转接到所述焊盘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61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