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气消音净化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6058.1 | 申请日: | 202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8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志学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3/20;F01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赵悦 |
地址: | 223600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消音 净化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消音净化机构,包括上游净化组件,所述上游净化组件的后端安装有用于排气消音的消音部,所述消音部的后端连接有下游净化组件;所述上游净化组件包括上游净化器壳体,所述上游净化器壳体内呈蜂窝状布设有催化剂层,所述上游净化器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对催化剂层加热的介质流动的循环流道,所述上游净化器壳体的前端外部固定安装有循环流道,所述上游净化器壳体的后端设置有与循环流道相连通的回流管;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上游净化组件初步净化的废气进入到下游净化组件,下游净化组件对其进行二次净化,相比较单次排气净化具有更优异的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净化消音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排气消音净化机构。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因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会生成碳烟颗粒(PM),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HCs)和氮氧化合物(NOx)等有害成分。为降低内燃机有害成分的排放,在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都设置有净化催化剂(如汽油车使用三效催化剂,柴油车使用氧化催化剂、NOx存储还原催化剂、四效催化剂等),用以将排气中有害成分CO、HCs、NOx和PM转化为无害成分。
由于净化催化剂的活性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比如350℃)才能发挥作用,而在内燃机冷启动阶段因排气处理催化剂表面温度低,无法在启动的初期立即有效地处理排气中有害成分。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消音净化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预热慢、消音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气消音净化机构,包括上游净化组件,所述上游净化组件的后端安装有用于排气消音的消音部,所述消音部的后端连接有下游净化组件;所述上游净化组件包括上游净化器壳体,所述上游净化器壳体内固定安装有蜂窝状的催化剂层,所述催化剂层内设置有循环流道,所述循环流道内设置有用于对催化剂层加热的介质,所述上游净化器壳体的前端外部固定安装有循环加热泵,所述上游净化器壳体的后端设置有与循环流道相连通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循环加热泵相连通;所述消音部包括前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游净化器壳体末端的基体,所述基体的内部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环形气道,所述基体的末端与下游净化组件固定连接且其连接部设置有排气面,所述环形气道在排气面上设置有出口。
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下游净化组件包括下游净化器壳体,所述下游净化器壳体内呈蜂窝状固定安装有催化剂层,下游净化器壳体的催化剂层的通孔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通过加热器提供热能。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流道包含有相邻蜂窝状催化剂层之间的间隙,保证介质与每一个催化剂层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为超临界流体,且所述超临界流体内添加有用于润滑的石墨。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气道共设置有若干个,均呈螺旋状开设在消音部的内部且位于内侧的环形气道螺旋半径不断减小,若干个所述环形气道之间均为互不干涉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面上呈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个锯齿状的气流干扰面,所述出口开设在所述气流干扰面凹陷处,所述气流干扰面的凸起处与下游净化器壳体的前端相顶接。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加热泵和所述回流管的连接处与循环加热泵和循环流道连接处呈相对布设。
进一步的:所述上游净化组件内的蜂窝状催化剂层的废气通过口小于所述下游净化组件内的蜂窝状催化剂层的废气通过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志学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志学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60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