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行车安全的移动智能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33556.2 | 申请日: | 202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3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芳;范庆;胡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百盛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G09F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众元信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757 | 代理人: | 郑妍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行车 安全 移动 智能 终端 | ||
本发明涉及行车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行车安全的移动智能终端,包括外盒,外盒中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为中空的三棱柱壳体状,且柱体的每个外侧壁上均固定有显示屏,支撑件的一端连接有卡位座,支撑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线外筒,外盒的一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玻璃贴板,支撑组件的底部连接有控制架,本发明构造设计实现了对外盒的便捷转动调节和对支撑件上的显示屏快捷更换,通过按压柱状柄实现一键控制,满足人们的驾车使用需求,通过若干环设的限位座固定定位柱,智能终端稳定的向驾驶员展示行车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车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行车安全的移动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内部会设置很多辅助仪器,车辆行车过程中晃动的影响始终是车内仪器使用中面对的问题,传统技术上的螺接加固方式不能很好的满足安全使用需求,对车内仪器的固定机构进行改进设计,对车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用于行车安全的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替换原本车辆内的后视镜,此外智能终端上设置多个显示屏,除了展示行车的后视信息外,还可以展示其它的多个辅助信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车辆的多功能性有一定需求,智能终端上设置多个显示屏,也可以展示影视文化信息,此外多个显示屏可以实现替换,即使单一的显示屏损坏,可以通过转动进行备用显示屏的快速更换和投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行车安全的移动智能终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行车安全的移动智能终端,包括外盒,所述外盒中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为中空的三棱柱壳体状,且柱体的每个外侧壁上均固定有显示屏,支撑件的一端连接有卡位座,支撑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线外筒,所述外盒的一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玻璃贴板,支撑组件的底部连接有控制架,控制架固定在外盒上,外盒和支撑组件之间连接有控制杆,控制杆的一端延伸到卡位座中。
优选的,所述卡位座包括第一弹簧、半球卡块、制动块和铰接柱,所述制动块为方块状,制动块的一侧开设有圆板槽,且槽底上环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球面槽,制动块的圆板槽中设置有铰接柱,制动块的另一侧接触有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延伸到制动块上开设垫有支撑中,铰接柱为圆柱状且铰接柱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件上,铰接柱的另一端固定环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半球卡块,半球卡块部分凸出到制动块上的球面槽中,制动块的一侧开设有U型槽,控制杆一端延伸到制动块上的U型槽中。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限位座、定位柱、控制壳、铰接座、控制轴、第二弹簧和柱状柄,所述铰接座形状为球壳体一端一体连接筒体,铰接座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限位座,铰接座的内腔中设置有控制壳,控制壳和限位座连接,铰接座上的筒体中活动套接有第二弹簧和柱状柄,柱状柄一侧和控制杆连接,第二弹簧中部贯穿有控制轴,控制轴一端固定在柱状柄上,控制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控制壳上,铰接座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限制阀,铰接座的一端连接有定位柱。
优选的,所述定位柱的一端开设球槽,铰接座上的球壳体部分契合设置在定位柱上的球槽中,控制杆贯穿铰接座的筒体上开设的长板孔,所述第二弹簧垫在铰接座和柱状柄之间,柱状柄的下端延伸到铰接座的外部,控制轴活动套接在铰接座的轴心位置开设的通孔中。
优选的,所述限位座包括橡胶垫、伸缩柱、第三弹簧、拦截筒和内杆,所述铰接座的球壳体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限位座,限位座设置在铰接座的球壳体上开设的通孔中,且通孔的内壁上固定有拦截筒,拦截筒的中部贯穿有内杆,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柱,伸缩柱和拦截筒之间垫有第三弹簧,伸缩柱上背对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一端和定位柱接触,内杆另一端和控制壳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壳形状为半球壳体状,且壳体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长板孔,内杆形状为长杆一端一体连接球体,内杆的长杆贯穿控制壳的长板孔,内杆上的球体设置在控制壳的内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百盛兴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百盛兴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35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