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曲霉菌S53及其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33102.5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0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杜丰玉;张兴忠;徐美萍;赵德晴;袁绍红;苏本涛;刘雅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尚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4;A01P3/00;C12R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戚星 |
地址: | 266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霉 s53 及其 抑制 植物 病原菌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曲霉菌S53及其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应用。曲霉菌(Aspergillus sp.)S53分离于青岛市洋河入海口采集的碱蓬根际土壤,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2021年11月11日,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11401。该菌株发酵产物能够显著抑制多耐药灰葡萄孢及苹果腐烂病菌等重要经济作物病原菌。此外,该菌株具有显著的抗逆性及耐盐碱性,即使在添加3.5%海盐的PDA培养基表面也能够快速生长。这表明,碱蓬来源曲霉菌S53具有开发为广谱防治多种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杀菌剂潜力,且能够应用于盐碱土壤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农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株曲霉菌 S53及其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是灰霉病的病原菌,被列为世界十大 植物真菌病害之一。灰葡萄孢能够侵染植物的根茎、叶片、花和果实, 影响超过200种农作物。在我国,灰葡萄孢严重危害番茄、草莓及葡 萄等重要经济作物生长,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灰葡萄孢是一种 适宜在低温、高湿环境下生长的植物病原菌。在农业生产中,温室内 温度通常保持在15~20℃,且具有较高的相对湿度,极易引起灰霉 病大范围的发生。而在作物采摘后的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灰葡萄孢也 会加速其腐烂变质,导致严重的物流损失。
截止目前,灰葡萄孢的防治手段以施加化学杀菌剂为主,虽可高 效抑制病害,但与其他植物病原菌相比,灰葡萄孢的遗传变异性强, 易于对作用靶点相对单一的化学杀菌剂产生抗药性,并成为当前灰葡 萄孢防治亟需解决的“卡脖子”难题。此外,长期过量应用化学杀菌 剂也会导致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畜健康。与灰葡萄孢类 似,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作为苹果生产的重要植物病害之一, 也面临化学杀菌剂长期应用所导致的上述问题。
与化学杀菌剂相比,生物杀菌剂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植物病害 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从微生物中寻找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潜力 菌株已经成为生物杀菌剂的最重要方向之一。截止目前,芽孢杆菌、 链霉菌等细菌及木霉菌、青霉菌等真菌中的部分菌株已经成功开发为 商品化杀菌剂。生物杀菌剂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与 环境兼容性好,也符合我国绿色、健康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株曲霉菌S53及其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 应用。该菌株易于规模发酵生产,其发酵产物能够显著抑制多耐药灰 葡萄孢及苹果腐烂病菌等重要经济作物病原菌,且具有显著的抗逆性 及耐盐碱性,能够开发为广谱防治多种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杀菌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碱蓬来源曲霉菌(Aspergillus sp.)菌株S53,分离于青岛市洋河入 海口采集的碱蓬根际土壤;该菌株于2021年11月1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 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401。
本发明所述的曲霉菌菌株S53在制备抑制植物病原菌的发酵产物 中的用途;所述植物病原菌为多耐药灰葡萄孢及苹果腐烂病菌。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曲霉菌菌株S53的发酵产物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将曲霉菌菌株S53接种于含3.5%海盐的PDA平板表面,28℃ 培养至菌落铺满平板表面,待用;
2)切取活化菌株,接种至已灭菌的液体培养基,28℃静置发酵 30d,待用;所述液体培养基为蔗糖2%,甘露醇2%,蛋白胨0.5%, 酵母浸粉0.3%,20%人工海水(3.5%海盐)土豆浸出液配制,pH 7; 上面%均为重量百分含量;
3)发酵培养基以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减压蒸馏得到发酵产物; 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或正丁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 乙酸乙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尚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尚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31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镍钛合金表面无Ni功能微孔结构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全齿面电动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