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应线圈绕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25643.3 | 申请日: | 202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6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魏放;蒋保林;许荣玉;叶国晨;张柯;唐跃跃;赵志强;王浩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71 | 分类号: | H01F41/071 |
代理公司: | 徐州创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3 | 代理人: | 李丰刚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线圈 线装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一种感应线圈绕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公开了一种能够根据不同的绕线需求拼装多个相同或不同规格的降温绕线套对感应线圈进行支撑引导,且能够利用冷却装置对感应线圈进行冷却定型的绕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的降温绕线套以及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的输送管,所述降温绕线套侧壁为中空结构,所述降温绕线套有多种不同规格,能够配合支撑组件根据不同的绕线需求进行拼装,所述输送管配合支撑组件能够将冷却介质输送到降温绕线套内对感应线圈进行冷却定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感应线圈绕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一种对感应线圈进行绕线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感应线圈制作领域。
背景技术
高频感应加热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来加热电导体,一般为金属的方式,会在金属中产生涡电流,因电阻而造成金属的焦耳加热,高频感应线圈的加热效果主要取决于感应线圈的工作电流大小,除此之外,也与感应线圈的形状、匝数、匝距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要使设备的功率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根据工件的材料、形状合理设计感应圈也至关重要,现有的高频感应线圈在制作时多为手工绕制,存在线圈形状不精确,线圈各匝直径不一,匝距分布不均匀以及感应线圈易变形等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CN110246683A公开了一种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及其用于线圈制作的方法,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多个直径调节盘,相邻直径调节盘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匝距的立柱,该发明采用直径调节盘来保证每一匝线圈的内径和线圈的匝数,采用立柱来保证每一匝线圈之间的距离,通过灌入细砂的方法来保证线圈不发生变形,通过加热使铜管软化来降低绕线难度,但是该发明没有设置冷却装置,由于绕线完毕的感应线圈温度仍然较高,如果采用自然冷却定型的方式,耗费时间长,容易拖慢感应线圈的生产进度,如果向线圈中通冷却水等进行冷却,则需要将仍处于软化状态的线圈从模具上拿下,将铜管中的细沙倒出后再通冷却水等进行冷却,在这个过程中容易使线圈受力发生变形,存在凹坑和突起现象,影响线圈的后续使用,如果直接将冷却介质喷洒到线圈上,则需要工作人员手持喷洒头进行移动式喷洒,费时费力,且容易出现冷却不均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发明一种感应线圈绕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不同的绕线需求拼装多个相同或不同规格的降温绕线套对感应线圈进行支撑引导,且能够利用冷却装置对感应线圈进行冷却定型的绕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一种感应线圈绕线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感应线圈绕线装置包括支撑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的降温绕线套以及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的输送管,所述降温绕线套侧壁为中空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绕线套有多种不同规格,能够配合支撑组件根据不同的绕线需求进行拼装,所述输送管配合支撑组件能够将冷却介质输送到降温绕线套内对感应线圈进行冷却定型,
所述支撑组件由支撑托盘、穿线通槽、上卡接槽、上固定板、连接管、下卡接槽、强力拉簧和弧形密封板组成,
所述支撑托盘为圆形中空结构,支撑托盘顶面向下凹陷形成多个上卡接槽,
优选的,所述上卡接槽为环形结构,所述上卡接槽和支撑托盘共心,所述多个上卡接槽中的相邻两个上卡接槽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多个上卡接槽宽度相等,所述多个上卡接槽内径从支撑托盘中心至边缘逐渐增大,
支撑托盘底面向上凹陷形成多个下卡接槽,
优选的,所述多个下卡接槽和多个上卡接槽一一对应,所述下卡接槽为环形结构,所述下卡接槽和支撑托盘共心,所述多个下卡接槽中的相邻两个下卡接槽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多个下卡接槽宽度相等,所述多个下卡接槽内径从支撑托盘中心至边缘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上卡接槽宽度和下卡接槽宽度相等,
上卡接槽一侧壁上置有上固定板,下卡接槽一侧壁上置有下固定板,支撑托盘顶面向下凹陷形成多个穿线通槽,
优选的,所述穿线通槽为弧形结构,所述多个穿线通槽和多个上卡接槽一一对应,所述穿线通槽位于对应上卡接槽的另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5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电网配电柜报警装置和配电柜
- 下一篇:非晶合金带材冷却速度的筛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