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烟气余热干燥高水分原煤的直吹式制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15564.4 | 申请日: | 202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3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翟永强;孙培波;葛占雨;高磊;周文武;胡维才;高金龙;戚伟;李金波;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3/04 | 分类号: | F23J13/04;F23J15/06;F23K1/04;F23K3/14;F23L15/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30001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烟气 余热 干燥 水分 原煤 直吹式 制粉 系统 | ||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烟气余热干燥高水分原煤的直吹式制粉系统,包括原煤仓、给煤机、一次风机和二次风机,一次风机和二次风机均与空气预热器连接,在原煤仓上布置有若干螺旋中空轴,螺旋中空轴的进口连有混合烟道管,混合烟道管的另一端连有热炉烟烟道和冷炉烟烟道,螺旋中空轴的出口连有乏烟烟道。本发明设计合理,调整灵活,通过调整螺旋中空轴的转速可实现对原煤仓落煤的搅动效果,通过控制冷热烟配比可以实现混烟温度的控制,可以适应不同含水量的原煤的干燥效果,满足原煤的干燥要求。此外,空气预热器的热二次风对磨煤机内的煤粉进行干燥,减少机组的负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烟气余热干燥高水分原煤的直吹式制粉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价格上涨,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开始大比例燃用劣质煤,其中高水分的褐煤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褐煤水分较高,对制粉系统的干燥能力要求较高,对多数掺烧机组而言,制粉系统的干燥能力限制了高水分褐煤的掺烧比例,因此对原制粉系统进行改造,提高制粉系统干燥能力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方法。
目前,对制粉系统的改造,主要包括磨煤机增容改造,空气预热器改造(改变一、二次风仓的面积)来提高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温度,但受限于空间结构,增加一次风仓的面积依然不能满足大比例掺烧褐煤的干燥要求,磨煤机干燥处理受到制约,影响机组带负荷能力。并且,对于大比例掺烧褐煤的制粉系统,由于原煤含水率较高,粘性较高,极易出现给煤机管和落煤管堵煤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烟气余热干燥高水分原煤的直吹式制粉系统。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烟气余热干燥高水分原煤的直吹式制粉系统,包括锅炉、空气预热器、除尘器、引风机、脱硫塔和与锅炉出气口连接的烟囱,空气预热器、除尘器、引风机和脱硫塔依次安装在锅炉与烟囱连接的管道上;
还包括原煤仓、给煤机、一次风机和二次风机,一次风机和二次风机均与空气预热器连接,原煤仓布置于给煤机的上方,原煤仓和给煤机之间连有给煤管,在原煤仓上布置有若干螺旋中空轴,螺旋中空轴的进口连有混合烟道管,混合烟道管的另一端连有热炉烟烟道和冷炉烟烟道,螺旋中空轴的出口连有乏烟烟道,热炉烟烟道上布置有热烟风机,热烟风机出口布置有热烟风机出口调节门,热烟风机入口布置有热烟风机入口调节门,热炉烟烟道远离混合烟道管的一端与锅炉上的屏式过热器底部热烟抽烟口连接,冷炉烟烟道上布置有冷烟风机,冷烟风机进口布置有冷烟风机入口调节门,冷烟风机出口布置有冷烟风机出口调节门,冷炉烟烟道远离混合烟道管的一端与脱硫塔前的抽烟口连接,乏烟烟道上布置有乏烟风机,乏烟风机进口布置有乏烟风机入口调节门,乏烟风机出口布置有乏烟风机出口调节门,乏烟烟道远离螺旋中空轴的一端与锅炉的燃尽风口连接。
还包括磨煤机,磨煤机上安装有分离器,分离器和给煤机之间连有落煤管,磨煤机的出口连有煤粉管,煤粉管的另一端与锅炉的燃烧器连接。
若干螺旋中空轴上下分布有若干层,每层分布有两个螺旋中空轴,螺旋中空轴转动安装在原煤仓上,螺旋中空轴上安装有螺旋翅片。
螺旋中空轴端部从原煤仓侧壁伸出,且伸出的端部安装有一号齿轮,一号齿轮啮合有二号齿轮,二号齿轮上安装有驱动螺旋中空轴旋转的电动机。
混合烟道管与螺旋中空轴转动连接,且混合烟道管与螺旋中空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
空气预热器预热的热一次风供给燃烧器,空气预热器预热的热二次风供给磨煤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合理,调整灵活,通过调整螺旋中空轴的转速可实现对原煤仓落煤的搅动效果,通过控制冷热烟配比可以实现混烟温度的控制,可以适应不同含水量的原煤的干燥效果,满足原煤的干燥要求。此外,空气预热器的热二次风对磨煤机内的煤粉进行干燥,减少机组的负荷。本发明通过烟气余热对原煤进行加热,解决了因原煤含水分较多导致的煤机管和落煤管堵煤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55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