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建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6701.8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0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况学成;陶正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况学成;陶正武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36;C04B33/13;C04B33/24;C04B41/89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建宇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建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陶瓷建材,其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可塑性原料0~20份、助熔性原料40~60份、硅灰石和/或硅灰石纤维10~24份、玻璃纤维5~25份、添加剂0.01~5份;所述助熔性原料包括透辉石。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陶瓷建材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产品性能好,断裂模数和断裂韧性与现有技术配方相比都有显著提高,且能实现固废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并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建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陶瓷板作为家居、家具、橱柜饰面板的应用,普遍存在着加工切割裂和生产能耗高的问题,这两大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现有技术陶瓷板/砖的烧成温度约为1210℃,其抗折强度约40~60MPa,断裂韧性约1~1.5,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一次低温快烧轻质陶瓷制品,包括坯体和施于坯体表面的釉层,所述坯体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高岭土35~40份、硅灰石25~30份、大同土20~25份、膨润土15~20份、钠长石15~20份、微硅粉10~15份、硼钙石8~10份、玄武岩5~8份、锂辉石5~8份、莫来石3~7份、硼砂1~3份;所述釉层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高岭土20~25份、硅灰石20~25份、蒙脱石15~20份、氧化锆10~15份、硅酸锆8~12份、硫酸镁5~8份、玻璃纤维5~8份、滑石5~8份、生石膏3~6份、锂辉石1~3份、萤石1~4份、阳起石1~3份。其制备方法包括:将坯体泥料定型后得到粗坯,利坯后得到坯体;将釉层原料混合得到釉层浆料,调节釉层浆料的固含量和真空除泡得到釉水,采用釉水对坯体进行上釉,最后在1000~1050℃条件下烧制3~8小时,得到一次低温快烧轻质陶瓷制品。
上述陶瓷制品的坯体原料中采用高岭土、硅灰石、大同土作为主要骨料,其本身具备优良的粘性,为陶瓷的一次烧成奠定基础。其利用硅灰石大幅度的降低陶瓷制品的烧成温度,同时提高烧成陶瓷制品的机械性能、减少其裂缝和翘曲、提高胚体强度。但是,硅灰石用量为25~30份,换算为重量百分比,约为13%-20%。再加上其可塑原料较多,助熔性原料较少,实际生产中采用了大量高岭土、粘土、膨润土等,其氧化铝(Al2O3)远大于10%,导致其烧成温度必然偏高(属实上其烧成温度为1000~1050度时,烧制产品为吸水率10-20%的轻质陶瓷制品),该产品因烧结程度低,强度及韧性都不可以做为高档陶瓷制品材料。另外,该专利所涉及的产品成型方法为可塑成型。因此,现有技术涉及的产品的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不高,不能满足陶瓷岩板的性能要求。
另外,由于硅灰石属于天然矿产,不可再生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原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冶金、陶瓷、塑料等工业生产中。因此,研究低成本、或固废纤维等的无机纤维材料替代硅灰石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发明人旨在提供一种陶瓷建材及其制备方法,以降低硅灰石的加入量,不仅进一步降低了成本,而且实现了固废资源循环利用,同样制备出高质量、高断裂模数和断裂韧性的陶瓷板/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建材,产品性能好,断裂模数和断裂韧性均高,且能实现固废资源循环利用,有效降低成本。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建材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实施性强,且能提高产品性能和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陶瓷建材,其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可塑性原料0~25份、助熔性原料40~60份、硅灰石和/或硅灰石纤维10~24份、玻璃纤维5~25份、添加剂0.01~5份;
所述助熔性原料包括透辉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其主要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况学成;陶正武,未经况学成;陶正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67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