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多次沉降性能的水基全合成磨削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06620.8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0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戴媛静;王聿禹;刘腾飞;张晨辉;雒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M173/02 | 分类号: | C10M173/02;C10N40/22;C10N30/04;C10N30/06;C10N30/1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彦彦 |
地址: | 3003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多次 沉降 性能 水基全 合成 磨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多次沉降性能的水基全合成磨削液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水基全合成磨削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复合沉降剂0.5‑3份、抗杂油剂1‑5份、防锈剂3‑20份、腐蚀抑制剂2‑6份、碱值储备剂5‑30份、润滑剂1‑15份、杀菌剂1‑5份,余量为水。本发明所述的水基全合成磨削液除具有良好的防锈性、润滑性外,还对磨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磨屑及砂轮磨屑具有多次且长效的沉降效果,有效提升了加工工件表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液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多次沉降性能的水基全合成磨削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加工液是指在金属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润滑冷却介质,是金属加工过程重要的配套材料。金属加工液具有润滑、冷却、防锈和清洗等作用,能有效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防止金属零件和机床锈蚀,并带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有效清除零件和刀具表面的切屑和粉尘,从而改善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在金属磨削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屑和金属粉末,这些金属粉末极为细小,会悬浮在磨削液中;再加上设备长期使用,设备中的润滑油、导轨油等进入到磨削液中,使设备中的排屑装置难以将金属屑或金属粉末快速有效的排出,在循环利用时这些金属粉末会残留在被加工金属的表面,使加工表面容易产生划痕,导致加工精度降低及表面光洁度不高等问题。
在一些文献中提及磨削液的配方研制,并针对其沉降性进行过了一定研究,但仅限于单次沉降,并未考虑磨削液的多次沉降性能。由于磨削液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循环使用,因此,其对磨屑的多次沉降性能尤为重要。本发明研发的水基全合成磨削液不仅具有磨削液的一般使用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多次沉降性,可在整个循环寿命周期内保持良好的沉降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制备一种具有多次沉降性能的水基全合成磨削液,保证长期循环使用后仍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提高工件的表面光洁度和加工精度,延长磨削液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多次沉降性能的水基全合成磨削液,以100重量份计,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复合沉降剂0.5-3份;
抗杂油剂1-5份;
防锈剂3-20份;
腐蚀抑制剂2-6份;
碱值储备剂5-30份;
润滑剂1-15份;
杀菌剂1-5份;
余量为水。
优选的,所述复合沉降剂为黄原酸酯、二硫代氨基甲酸盐衍生物、二氨基脲聚合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的,所述复合沉降剂为黄原酸酯、二硫代氨基甲酸盐衍生物、二氨基脲聚合物按质量比(2±0.5):(2±0.5):(1±0.5)的混合物。发明人发现,传统的阳离子型沉降剂消耗快、作用时间短,易失效,且对非金属颗粒沉降效果不佳。本专利所选用的沉降剂其分子结构具多种类、多数量的吸附基团,对磨削液中的金属及非金属粉末磨屑均具有良好的多次吸附性能,可使磨屑发生硬团聚,进而产生多次沉降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所述抗杂油剂为酚醛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烷基酚醛树脂嵌段聚醚、咪唑啉改性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抗杂油剂为酚醛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烷基酚醛树脂嵌段聚醚按照质量比1.5:2抗杂油效果最好。发明人发现,该类抗杂油剂由于较乳化剂有更高的活性,能迅速地穿过乳状液外相分散到油水界面上,替换或中和乳化剂,降低乳化水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膜强度,使乳状液变得很不稳定,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因此抗杂油剂能够有效阻止机床中导轨油、液压油及工件表面防锈油被磨削液乳化,杜绝了因杂油乳化而导致的磨削液粘度变大,进而引起的沉降性变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66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