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06211.8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0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郑好;姚舒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33/13 | 分类号: | C04B33/13;C04B33/34;C04B33/36;C04B35/18;C04B35/622;C04B41/86;C03C8/14;B33Y70/10;B33Y10/00;B28B1/00;B28B11/24;B44C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何俊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工艺品 制作 工艺 | ||
1.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陶瓷主体采用手工拉坯或泥浆浇注工艺制作,立体装饰采用3D打印工艺打印,陶瓷主体和立体装饰之间通过凹凸结合的方式连接,用粘结剂粘结成整体,素烧、施釉、正烧得到陶瓷工艺品;
所述粘结剂的成分为:按质量份数计,高岭土45-50份、石英5-10份、长石10-15份、苏州土6-8份、龙岩土12-15份;
所述粘结剂中还含有聚丙烯酸酯-陶瓷纤维互穿型粘合剂,其制备方法为:(1)氮气氛下140-145 ℃加热二甲苯,加入丙烯酸酯单体和交联剂,再滴入引发剂,反应1-2h;(2)加入陶瓷纤维分散均匀后再加入剩余的交联剂和引发剂,继续反应6-8 h,过滤、烘干,得胶状的互穿型粘合剂;步骤(1)加入的交联剂和引发剂分别占各自总量的1/3-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合的方式连接为:陶瓷主体上设有圆锥体或长方体的凹坑,立体装饰上设有相适配的圆锥体或长方体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立体装饰结构利用DLP、SLA、LCD方式直接3D打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陶瓷主体的原料包括高岭土、龙岩土、长石、石英和苏州土;立体装饰的原料包括光敏树脂、陶瓷粉末、光引发剂和分散剂,其中陶瓷粉末为Al2 O3 和 SiO2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羟乙酯的混合物、交联剂为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丙烯酸酯单体、交联剂、二甲苯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50:(1-2):(20-60):(0.2-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素烧的温度控制为:室温-400 ℃温升85-90 ℃/半小时,400 ℃下保温1-1.5小时,400-780 ℃温升100-110 ℃/半小时,780-180 ℃温升-30~-25 ℃/半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施釉所用釉料的成分为:按质量份数计,熔块60-70份、长石15-25份、硼砂2-5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烧的温度控制为:室温-400 ℃温升55-60 ℃/半小时,400-800 ℃温升100-110 ℃/半小时,800-990 ℃温升65-70 ℃/半小时,990-1020 ℃温升6-8 ℃/半小时,1020-1255 ℃温升30-35℃/半小时,1255 ℃下保温0.5-0.8 h,1255-180 ℃温升-16~-18 ℃/半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62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