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色彩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3819.5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3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温瑞涛;黄庆姣;李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G02F1/155;G02F1/1524;G02F1/152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刘芙蓉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色 无机 固态 变色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色彩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透明底电极层、多色彩离子储存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电解质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电致变色层、透明顶电极层;多色彩离子储存层的材料为AxOy,AxOy为两极着色材料,其中A为具有多种价态的金属元素。本发明利用多色彩离子储存层在离子和电子共注入/抽出时呈现多色的特性,该多色彩离子储存层与具有电化学活性而颜色变化单一的透明电致变色层相匹配,实现器件的可黄‑绿‑蓝色转变的多色彩变化性能。本发明制备的器件拥有超大的光学调制幅度,易于大面积均匀制备,稳定性好,且制备工艺简单,有效克服了传统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色彩单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变色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色彩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技术为材料光学性质的可控调节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在电场作用下,电致变色材料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其价态或组分发生改变导致材料光学属性(吸收率、透过率和反射率等)在可见、红外甚至微波区发生稳定可逆的变化。电致变色器件即利用材料的电致变色效应,以电致变色层为基础,辅以其它相关层和结构而构成的器件。
基于“视角宽、驱动电压低、微能耗、具有记忆功能”等独特优点,高性能电致变色器件的研发对能源、建筑、信息和国防等领域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军事国防科技领域,由于传统伪装材料的颜色固定,不能随环境和季节变化,无法适应智能化国防军事伪装的要求,而具有光学色彩可调的电致变色技术可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军事隐身和伪装的目的。
目前,基于有机分子、聚合物和金属有机框架的电致变色器件显示出多色的特性,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机材料与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相比,它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抗辐射性较差。因此,实现基于无机材料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多色特性是电致变色国防领域的一个范式转变。同时,基于无机电解质的全固态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具有稳定性高、耐久性好且易大面积制备等优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同时,全固态的结构也使得器件的设计更加灵活和小型化,更容易在轻量化、便携式智能电子产品中一体化集成。
目前,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主要基于阴极氧化钨和阳极氧化镍功能层的匹配耦合,而这两种典型电致变色材料只能在透明态和材料的固有价态颜色之间切换。因此,最终的薄膜器件只能实现不同透明度之间的调节,颜色变化单一。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色彩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颜色变化单一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色彩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其中,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透明底电极层、多色彩离子储存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电解质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电致变色层、透明顶电极层;
其中,所述多色彩离子储存层的材料为AxOy,所述AxOy为两极着色材料,其中A为具有多种价态的金属元素。
可选地,所述多色彩离子储存层的材料选自V2O5、Co3O4、Rh2O3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多色彩离子储存层的厚度为100-400nm。
可选地,所述透明底电极层的材料选自氧化铟锡、掺铝的氧化锌、掺氟的氧化锡、掺镓的氧化锌、掺铟的氧化锌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或者,所述透明底电极层选自金属透明薄膜或金属网格材料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38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