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的传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03213.1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5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祝新;夏佳琪;赵丁选;马帅;赵坤;田旭;孙朋朋;李伟建;李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F1/02 | 分类号: | B64F1/02;B64F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朱伟军;耿慧敏 |
地址: | 066004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舰载 直升机 装置 传动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的传动系统,涉及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领域。包括液压装置、支撑架和滑动连接在支撑架内的两根相对设置的捕获梁,液压装置通过两个传动机构分别带动两根捕获梁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每个传动机构均包括至少一对分别连接在同一捕获梁两侧的滑轮传动组件,每个滑轮传动组件均包括绳索、滑轮组和压块,滑轮组的动滑轮设置在液压装置的缸筒上,绳索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捕获梁的一个侧面上,另一端绕过滑轮组后与压块连接;当滑轮组的动滑轮随液压装置的缸筒作往复运动时,连接在捕获梁两侧的一对绳索松紧轮换地拉动与其相对应的捕获梁。本申请结构紧凑,既可以快速捕获探杆,又可慢速大力校直舰载直升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的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是舰载直升机着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装置,世界上现有自动化的助降装置有自主降落捕获式和拉降捕获式。自主降落捕获式由舰载直升机自主地降落到舰船甲板后,助降装置进行移动捕获舰载直升机探杆;拉降捕获式由舰船甲板下方的卷扬机构将舰载机拉降至甲板且探杆落在助降装置的捕获阱内,再由助降装置的两捕获梁进行捕获。
目前国内只拥有自主降落捕获式助降装置,对于拉降捕获式助降装置还处于空白阶段。助降装置最为核心的系统就是传动系统,由于空间限制,国外的拉降捕获式助降装置传动系统采用液压缸带动链条,通过链轮与其同轴的卷筒的直径差来放大执行机构的运动行程。该传动系统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且只能传递很小的力,无法对大吨位舰载直升机进行横向校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的传动系统,解决了现有传动系统结构复杂,无法横向校直舰载直升机的位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舰载直升机助降装置的传动系统,包括液压装置、支撑架以及滑动连接在支撑架内的两根相对设置的捕获梁,所述液压装置通过两个传动机构分别带动两根捕获梁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
每个所述传动机构均包括至少一对分别连接在同一捕获梁两侧的滑轮传动组件,每个所述滑轮传动组件均包括绳索、滑轮组和压块,滑轮组的动滑轮设置在液压装置的缸筒上,所述绳索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捕获梁的一个侧面上,另一端绕过滑轮组后与压块连接;当滑轮组的动滑轮随液压装置的缸筒作往复运动时,连接在同一捕获梁两侧的一对绳索松紧轮换地拉动与其连接的捕获梁移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板,所述支撑架和液压装置分别设置在底板上表面的两侧;所述液压装置包括相互平行设置地第一细液压缸和第二细液压缸,第一细液压缸和第二细液压缸的往复方向与捕获梁的移动方向相平行,第一细液压缸和第二细液压缸缸筒的外壁上分别套设有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第一细液压缸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支座固定在底板上,第二细液压缸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二支座固定在底板上;其中一个传动机构的动滑轮连接在第一连接架上,另一个传动机构的动滑轮连接在第二连接架上;
第一细液压缸和第二细液压缸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第一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其中一个第一支座上,另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架固定在另一个第一支座上;第二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其中一个第二支座上,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架固定在另一个第二支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组包括沿绳索缠绕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动滑轮,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位于捕获梁的同一侧,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轴向均为垂直;捕获梁和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动滑轮和压块之间的绳索段相互平行,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之间的绳索段与其余的绳索段相垂直;其中一个传动机构的绳索的高度高于另一个传动机构的绳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细液压缸一侧还并联有粗液压缸,所述第粗液压缸的一端固定其中一个第一支座上,另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架固定在另一个第一支座上,第一细液压缸与粗液压缸同步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32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快速换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交通事故分析的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