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预锂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1748.5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1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缪建麟;李长东;阮丁山;蔡勇;刘伟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5 | 分类号: | H01M4/1395;H01M4/525;H01M10/0525;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吴静均 |
地址: | 5281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预锂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预锂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锂离子电池预锂化剂的化学式为Li5FeO4@C,其结构是由Li5FeO4一次颗粒团聚成的二次颗粒,且碳包覆于Li5FeO4一次颗粒的表面。本发明通过碳源与Fe的可溶性盐混合,使Fe离子附着在碳源上,加入氨水后可形成颗粒小分散性好的氢氧化物,进而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纳米级的氧化物,并且碳源还在后续烧结过程起到颗粒间的阻隔作用,减缓一次颗粒长大,避免长成大单晶颗粒,以此方法制备得到的预锂化剂一次颗粒较小,充电时Li+脱出路径更短,倍率性能好。该预锂化剂可以在电池首次充电时提供足够的Li+使负极表面生成SEI膜,降低正极材料中Li+的损失,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库伦效率和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预锂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负极表面会形成SEI膜,此过程需要消耗正极材料中的部分活性锂,而且这部分锂无法在电池放电过程回到正极材料中,导致正极材料放电容量和首次库伦效率降低。预锂化技术是解决锂离子电池负极SEI膜的形成导致正极材料容量损失的有效途径,该技术的原理是在正极活性材料脱锂前,先在负极表面生成SEI膜,减少正极材料中的Li+在此过程中的损失,从而提高Li+的使用效率,提高电池的容量。
负极补锂是目前最常用的电池预锂化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电势差将含锂化剂(如惰性锂粉)直接与负极材料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对负极进行预嵌锂,将此方法预锂化后的负极组装成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大幅提高首次库伦效率。但此方法需在电池组装过程中额外增加预嵌锂工艺,锂化程度不易控制,且锂化剂反应活性高,存在安全隐患。
正极补锂是在正极材料搅浆过程添加少量的预锂化剂,在电池首次充电过程中,预锂化剂可以提供额外锂用于SEI膜的形成,补偿正极材料中活性锂的损失,从而提高电池库伦效率和容量。反萤石结构材料如Li5FeO4具有较高的不可逆容量,是理想的正极预锂化材料,但其导电性和空气稳定性极差,且材料制备成本高、难度大,难以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预锂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预锂化剂可以在电池首次充电时提供足够的Li+使负极表面生成SEI膜,降低正极材料中Li+的损失,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库伦效率和容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预锂化剂,所述锂离子电池预锂化剂的化学式为Li5FeO4@C,其结构是由Li5FeO4一次颗粒团聚成的二次颗粒,且碳包覆于Li5FeO4一次颗粒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锂离子电池预锂化剂中碳的含量为1-20wt.%。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Li5FeO4一次颗粒的粒径≤10μm。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预锂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Fe的可溶性盐、碳源和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
S2:向所述混合溶液A中加入氨水,得到混合溶液B;
S3:将所述混合溶液B进行溶剂热反应,固液分离得到Fe2O3/碳复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17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