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氧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涂料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86203.1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1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强;赵悦菊;郭淼;王建辉;郑永立;石金彪;赵春风;谢熙威;郭渊;李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5/10 | 分类号: | C09D5/10;C09D7/62;C09D4/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云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氧化 石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涂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氧化石墨烯,其表面通过硅烷偶联剂接枝锌,硅烷偶联剂一端与氧化石墨烯连接,一端与锌连接,其表面具有疏水微纳结构;通过配置硅烷偶联剂水溶液和锌粉的乙醇分散液,混合后反应得到硅烷偶联剂接枝在锌粉表面的固体粉末,将得到的固体粉末和氧化石墨烯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中反应后,过滤,干燥,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将上述的改性氧化石墨烯用于涂料,该涂料按重量份包含活性稀释剂20~40份、含丙烯酸酯双键的低聚物40~70份、含氟丙烯酸酯1~5份、改性氧化石墨烯0.5~5份、光引发剂1~5份、流平剂0.1~3份、消泡剂0.1~3份、分散剂0.1~3份,所得涂料在改性氧化石墨烯的“迷宫效应”、超疏水的“空气气垫”和锌的电化学保护三重作用下,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石墨烯,特别涉及一种改性氧化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涂料。
背景技术
腐蚀是指材料与环境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所造成的破坏。这种破坏导致材料性能的损失与失效,造成资源浪费乃至引发设备事故。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均可以和环境介质发生作用而腐蚀。防腐蚀材料的防腐原理1、屏蔽作用:防腐的物理原理就是以防腐涂层将被保护材料与外界的腐蚀介质隔离开,使用成膜剂获得致密的防腐涂层,来隔离腐蚀性物质对被保护材料的伤害,即所谓的屏蔽作用。2、缓蚀作用:防腐的化学原理就是将有害的酸碱物质中和为中性的无害物质,来保护防腐涂层内的材料不受腐蚀性物质的侵害。3、化学作用:防腐的电化学作用是指在防锈涂料中添加一些特殊的物质,这样在水分和氧气通过防锈涂料时会发生反应而形成防腐离子,使钢铁等金属的表面钝化,达到防腐的目的。防腐涂料防腐蚀机理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屏蔽层,阻止水和氧与金属表面接触,如果在涂料中添加缓蚀剂防腐涂料具备延缓腐蚀的作用,涂料中添加电化学活性的颜填料时涂料在具备阻隔作用的同时具备电化学保护作用,如富锌底漆。
氧化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二维材料,其强度高、韧性好、比表面积大、化学和热稳定性好,这些特性使氧化石墨烯在金属防腐方面展现出一定的优势。氧化石墨烯的片层结构层层叠加、交错排列,在涂料中可形成复杂的网络屏蔽结构,能够有效抑制腐蚀介质的浸润、渗透和扩散,即“迷宫效应”,能提高涂料的物理阻隔性,从而减缓腐蚀。
氧化石墨烯应用于涂料中,由于氧化石墨烯的π-π耦合,范德华力大和高比表面积使氧化石墨烯易于发生团聚容易团聚。氧化石墨烯团聚后不利于在涂料对应的涂层中形成具有阻隔作用的迷宫式的渗透路径,氧化石墨烯团聚后会降低涂层的致密性,在团聚区形成孔隙加剧腐蚀性气体的渗透,从而加快基材的腐蚀。此外氧化石墨烯团聚后与基材直接连接形成原电池也会促使基材提前发生腐蚀。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抑制氧化石墨烯团聚的改性氧化石墨烯;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该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该改性氧化石墨烯的涂料。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改性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表面通过硅烷偶联剂接枝锌,硅烷偶联剂一端与氧化石墨烯连接,一端与锌连接;所述的改性氧化石墨烯表面具有疏水微纳结构。
氧化石墨烯具有微米级的褶皱,改性氧化石墨烯表面附着纳米锌颗粒,形成纳米级“乳突”结构,形成类似于荷叶表面的疏水微纳结构。疏水性结构容易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坏,本发明的改性氧化石墨烯是通过硅烷偶联剂以共价键的形式将锌粉固定氧化石墨烯表面,结合较为稳固,疏水结构具有一定的耐磨性。
所述的锌、硅烷偶联剂和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0.03~0.08:1~3。硅烷偶联剂作为锌粉与氧化石墨烯的连接体,其用量的高低影响锌粉与氧化石墨烯之间的接枝效率,硅烷偶联剂用量过低时会导致接枝在氧化石墨烯表面的锌较少,偶联剂用量过多时容易发生自缩聚反应不利于硅烷偶联剂与锌接枝,两种情况下都不利于改性氧化石墨烯表面疏水微纳结构的形成;氧化石墨烯加入量过多时,其表面锌粉接枝量相对较少,氧化石墨烯用量过低时,容易造成改性锌粉过剩,改性锌粉不能有效接枝在石墨烯表面,影响改性氧化石墨烯表面疏水微纳结构的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62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