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线沉管隧道管段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0843.1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友;邢慧贤;刘方梁;睿中;占辉;肖宁;彭斌;吕刚;刘宝权;蒋小锐;于晨昀;岳岭;陈志广;霍楠;郭磊;徐治中;胡晶;王杨;王婷;魏盼;黄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73 | 分类号: | E02D29/073;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关兆辉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线 隧道 管段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线沉管隧道管段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管段单元,每相邻两个管段单元之间通过管节接头连接,管节接头的前端与第一个管段单元的后端固定,管节接头的后端与第二个管段单元的前端固定,使相邻两个管段单元拼接固定;每个管段单元包括:第一直线段、曲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分别位于管段单元的两端部位置,所述曲线段位于管段单元的中部位置。应用本发明可以解决大曲率沉管隧道结构设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线沉管隧道管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沉管法隧道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施工顺序为:先在船台上或干坞中制作隧道管段,管段两端用临时封墙密封后滑移下水或在坞内放水,使其浮在水中,再逐节管段拖运到隧道设计位置,定位后,向管段内注水加载,使其下沉至预先挖好的水底基槽内,并用水力压接法将相邻管段连接;最后拆除封墙,使各节管段连通成为整体的隧道;向其顶部和外侧回填覆盖,以保安全。
沉管隧道建成的实例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座,仅1990年~1995年就高达二十座,沉管隧道的发展举世瞩目。最长的沉管隧道是1970年完成的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海湾地区快速交通隧道,总沉埋长度5825m,到结构底部的深度为40.5m。我国沉管隧道的发展,自广州珠江隧道伊始,历经约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已具备了大断面,长距离沉管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能力。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大部分沉管隧道在平面布置上都采用直线或者小曲率的圆弧曲线,大曲率圆弧曲线沉管隧道目前还是空白。管段结构设计是大曲率沉管隧道的关键技术难题。此外,曲线沉管隧道在地层压力和水压力作用下,将在接头处产生较大的弯矩,曲线曲率越大,弯矩越大,因此大曲率沉管隧道在接头处需要具有抵抗弯矩的能力。
综上可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何提出一种曲线沉管隧道管段连接结构,从而可以解决大曲率沉管隧道结构设计问题,是本领域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线沉管隧道管段连接结构,从而可以解决大曲率沉管隧道结构设计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曲线沉管隧道管段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管段单元,每相邻两个管段单元之间通过管节接头连接,管节接头的前端与第一个管段单元的后端固定,管节接头的后端与第二个管段单元的前端固定,使相邻两个管段单元拼接固定;
每个管段单元包括:第一直线段、曲线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分别位于管段单元的两端部位置,所述曲线段位于管段单元的中部位置。
较佳的,所述管节接头包括:内侧连接板、外侧连接板和多个连接螺栓;所述内侧连接板设置于相邻两个管段单元连接处的管壁的内侧,外侧连接板设置于相邻两个管段单元连接处的管壁的外侧,且与内侧连接板的位置相对应;多个连接螺栓将内侧连接板、相邻两个管段单元的管壁和外侧连接板固定连接,使相邻两个管段单元拼接固定。
较佳的,内侧连接板的前端设置于第一个管段单元的第二直线段后部的管壁的内侧,内侧连接板的后端设置于第二个管段单元的第一直线段前部的管壁的内侧;外侧连接板的前端设置于第一个管段单元的第二直线段后部的管壁的外侧,外侧连接板的后端设置于第二个管段单元的第一直线段前部的管壁的外侧;多个连接螺栓依次穿过外侧连接板的前端、第一个管段单元的第二直线段后部的管壁和内侧连接板的前端并固定;多个连接螺栓依次穿过外侧连接板的后端、第二个管段单元的第一直线段前部的管壁和内侧连接板的后端并固定。
较佳的,所述外侧连接板的内表面与管段单元的管壁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橡胶止水带。
较佳的,所述管段单元的两侧壁的顶端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护边块。
较佳的,所述管段单元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钢端封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08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