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容多系统的列控车载设备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71987.0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49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友兵;刘岭;陈志强;吴培栋;王佳;王怀江;刘真;张家兴;王硕;田换换;何凤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15/00 | 分类号: | B61L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张迎新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容 系统 车载 设备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容多系统的列控车载设备及控制方法,列控车载设备包括:第一系统车载设备和第二系统核心处理单元;所述第一系统车载设备包括第一系统核心处理单元;所述第一系统核心处理单元和第二系统核心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系统核心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制式线路上对列车进行安全监控;所述第二系统核心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二制式线路上对列车进行安全监控;其中,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为不同制式的系统。本发明的兼容多系统的列控车载设备及控制方法,实现了两种制式系统的高度集成,系统结构简洁,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减小故障发生概率,提高可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容多系统的列控车载设备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高铁使用的CTCS(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系统和地铁使用的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系统互不兼容,装备CTCS系统车载设备的高铁列车不能在CBTC线路上运行,装备CBTC系统车载设备的地铁列车也不能在CTCS线路上运行。然而,越来越多的市场需要将CTCS线路和CBTC线路连接起来,需要列车跨线运行,即可以在CTCS线路安全运行,也可以在CBTC线路安全运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列车上同时装备CTCS系统车载设备和CBTC车载设备,在CTCS线路上,由CTCS系统车载设备对列车运行进行安全防护;在CBTC线路上,由CBTC系统车载设备对列车运行进行安全防护;在CTCS线路和CBTC线路的重叠区域,进行手动或自动控车权切换。但是这种方式集成度太低,不但需要列车提供很大的安装空间,而且设备成本高昂。且由于系统结构复杂,故障发生概率更高,也不易于维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容多系统的列控车载设备,包括:
第一系统车载设备和第二系统核心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系统车载设备包括第一系统核心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系统核心处理单元和第二系统核心处理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系统核心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制式线路上对列车进行安全监控;
所述第二系统核心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二制式线路上对列车进行安全监控;
其中,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为不同制式的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系统核心处理单元基于第一系统核心处理单元转发的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实现在第二制式线路上的安全控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系统车载设备还包括人机接口单元;
所述人机接口单元为所述列控车载设备提供统一的人机接口;
所述人机接口单元支持第一系统显示规范和第二系统显示规范;
所述第一系统核心处理单元与所述人机接口单元连接;
当第一系统核心处理单元处于控车状态时,人机接口单元根据第一系统显示规范进行信息显示和操作交互;
当第二系统核心处理单元处于控车状态时,人机接口单元根据第二系统显示规范进行信息显示和操作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系统核心处理单元用于实现第一系统核心处理单元和第二系统核心处理单元之间的控车权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系统为CTCS系统,所述第一系统车载设备为CTCS车载设备,所述第一系统核心处理单元为CTCS核心处理单元;
所述第二系统为CBTC系统,所述第二系统核心处理单元为CBTC核心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制式为CTCS制式;
所述第二制式为CBTC制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19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