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摆幅的增益自举反相器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1359.2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1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昌;吴鸿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K19/0944 | 分类号: | H03K19/094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天宇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摆幅 增益 举反相器 及其 应用 | ||
1.一种高摆幅的增益自举反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级联反相器,包括:MOS器件M1、M2、M3及M4;其中,所述M1与所述M2构成输入对管,所述M1与所述M2的栅极分别与输入偏置连接,所述M1的源极及漏极分别与第一电源电压及所述M3的源极连接,所述M4的源极及漏极分别与所述M2的漏极及所述M3的漏极连接,所述M4与所述M3的漏极接输出端;
第一折叠式共源共栅增益自举电路,包括:MOS器件M5、M7、M9及M11;其中,所述M5作为输入管,其栅极与所述M1的漏极连接,漏极分别与所述M7的漏极及所述M9的源极连接,源极与所述M11的源极连接并接地;所述M7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连接;所述M9的漏极与所述M11的漏极连接;所述M7、所述M9及所述M11的栅极分别与偏置电路连接;
第二折叠式共源共栅增益自举电路,包括:MOS器件M6、M8、M10及M12;其中,所述M6作为输入管,其栅极与所述M2的漏极连接,源极与第二电源电压连接,漏极分别与所述M8的漏极及所述M10的源极连接;所述M12的源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连接;所述M12的漏极分别与所述M10的漏极及所述M4的栅极连接;所述M8的源极与所述M2的源极连接并接地;所述M12、所述M10及所述M8的栅极分别与偏置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摆幅的增益自举反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5为NMOS管,其中,所述第一折叠式共源共栅增益自举电路为N型折叠式共源共栅增益自举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摆幅的增益自举反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6为PMOS管,其中,所述第二折叠式共源共栅增益自举电路为P型折叠式共源共栅增益自举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摆幅的增益自举反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1、M3、M7、M9及M12均为PMOS管;所述M2、M4、M8、M10及M11均为NMOS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摆幅的增益自举反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式共源共栅增益自举电路与所述M3构成电流-电压反馈环路,该反馈环路用于提高所述M3的输出阻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摆幅的增益自举反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式共源共栅增益自举电路与所述M4构成电流-电压反馈环路,该反馈环路用于提高所述M4的输出阻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摆幅的增益自举反相器,其特征在于,该增益自举反相器的直流增益满足:
Gain=(gm1+gm2)(Av1gm3ro3ro1||Av2gm4ro4ro2)
Av1=gm5(ro11||gm9ro9ro5||ro7)
Av2=gm6(ro12||gm10ro10ro6||ro8)
其中,Gain表示该增益自举反相器的直流增益;Av1表示所述第一折叠式共源共栅增益自举电路的直流增益;Av2表示所述第二折叠式共源共栅增益自举电路的直流增益;gm1、gm2、gm3、gm4、gm5、gm6、gm9及gm10分别表示所述M1、M2、M3、M4、M5、M6、M9及M10的跨导;ro1~r12分别表示所述M1~M12的输出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135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