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公路匝道间距约束下自动驾驶最优编队长度设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61844.1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5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舒鑫;邹志云;高健智;刘聪健;江泽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123 | 分类号: | G08G1/123;G08G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公路 匝道 间距 约束 自动 驾驶 最优 编队 长度 设置 方法 | ||
1.一种高速公路匝道间距约束下自动驾驶最优编队长度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高速公路匝道a和匝道b的间距L,匝道a上游主线自动驾驶车流的运行状态参数,运行状态参数包括现有编队车辆数n1、现有编队稳定行驶速度
S2、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上匝道车辆与现有编队车辆之间的编组与解编组过程;
仿真过程中的核心方法为:
S201、对车辆之间的纵横向间距进行分开控制,分别控制车辆间的横向间距协同至0,纵向间距协同至理想间距;
S202、建立车辆之间的跟驰模型,避免在进行协同的过程中出现碰撞,建立跟驰函数;
建立的跟驰函数为:
相邻的三辆车分别根据各自的纵向间距形成三个不同的纵向作用力通过纵向作用力逐渐调整车辆的运动,使车辆之间的纵向间距协同至一致,此时车辆间纵向间距的吸引-排斥函数为:
式中:polyfit函数是自定义的S型函数,当h1靠近0时polyfit(h1)为1,在h1靠近r时polyfit(h1)为0;h1为车辆间纵向间距经过函数变换与理想间距经过函数变换之后的比值;r为常数;
相邻的三辆车受到不同的横向作用力的影响,通过横向作用力逐渐调整车辆的横向运动,使车辆的横向位置协同至车道中心线上,建立横向间距的吸引-排斥函数,
式中:h2为车辆间横向间距经过函数变换之后的值;r2为常数;
S203、生成车辆编队;
生成车辆编队步骤为:
S20301、输入现有编队车辆数n1,随机生成初始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其中初始随机生成的车辆的位置在指定的区域大小size之内,避免车辆之间过于接近;
S20302、给定虚拟领导者的状态:虚拟领导者的纵向坐标生成时与size保持一致,横向坐标为车道中线位置,之后将编队稳定行驶速度赋给虚拟领导者,此时虚拟领导者的运动加速度为:
将加速度控制在[-5,3]m/s2之内,并且aleader受到vleader的反馈影响;
S3、选定车辆编队最短稳定运行时长t1;
S4、根据匝道间距限制L和最短稳定运行时长限制t1,计算得到进行合并的最大车辆数目n2,得到高速公路上运行的自动驾驶车流最优编队长度;
具体步骤如下:
S401、设定匝道上的车队中车辆数n2的初始值;
S402、计算两个车队完成协同并达到稳定时的距离L1,利用对数-正态分布曲线的右侧部分对波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进行包络拟合,当包络线间距小于阈值0.3m/s时即认为已经达到稳定状态;
插入log-normal distribution的右侧曲线的公式为:
式中:a、b、c均为待求解的参数,当x=eb时,f(x)取到峰值,因而当x≥eb时就取对数正态分布的右侧曲线;
S403、计算在稳定运行时长下的运行距离L2,其中
S404、计算车队解编过程中的运行距离L3,解编完成是指两个不同车队内的各自车辆速度差为0.3m/s以内,各自车头间距差在0.3m之内,加速度差绝对值在0.1m/s2以内,L3的计算从开始解编时到解编完成为止;
S405、判断L1+L2+L3是否超过长度限制L;
S406、尚未达到时就以“1”为步长增加n2;
S407、重复上述步骤S406,直至得到最后的n2,此时n1+n2即为高速公路匝道间距约束下的自动驾驶车流最优编队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18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