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液-汽冷却系统的锂离子电池组热性能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58586.1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8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汪秋婷;沈国瑜;李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蓝盒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7/1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冷却系统 锂离子 电池组 性能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液-汽冷却系统的锂离子电池组热性能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冷却系统内,冷却剂供应池(2)的液体冷却剂根据电池组(1)的热量,蒸发成蒸汽或冷却成液体;冷凝壁(4)将蒸汽冷凝为液体,并回收至冷却剂供应池(2);
步骤2、建立一维电化学模型,一维电化学模型包括液相多孔电极、固相多孔电极、固体基质和边界条件;通过一维电化学模型,计算液相多孔电极上的锂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量、表观电流密度、电势、边界条件和电位;计算固相多孔电极上的表观电流密度、电势、边界条件和电位;计算固体基质上的电子电导率、锂离子浓度和锂离子的扩散系数;具体的,
步骤2-1、一维电化学模型中液相多孔电极的锂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公式为:
上式中,bs为液相多孔电极中锂离子的浓度;t为时间;ε为体积分数;为梯度算子;Ds为盐扩散系数;a为界面面积;jn为锂离子孔壁通量;表示正极时间零点;i2为表观电流密度;下标+和下标-分别表示正极和负极;F为法拉第常数,取值为96487C/mol;
步骤2-2、计算液相多孔电极的表观电流密度i2和固相多孔电极表观电流密度i1;公式(1)中的ajn与液相多孔电极的表观电流密度i2的关系式为:
上式中,k为电解质离子电导率,φ2为液相多孔电极电势,R为通用气体常数,T为温度值,F为法拉第常数,f为活度系数,f±表示正负极活度系数;
计算固相多孔电极的表观电流密度i1:
上式中,φ1为固相多孔电极电势,σ为固体基质的电子电导率;
步骤2-3、计算电极固体基质中的锂离子浓度:
上式中,bLi为锂离子在电极固体基质中的浓度;t为时间;DLi为锂离子通过电极固体基质的扩散系数;r为锂离子半径;
步骤2-4、建立正极和负极的边界条件,计算转换电流密度i0;
基于Butler-Volmer动力学表达式的电极正极和负极关联公式为:
上式中,jn为锂离子孔壁通量;H是不同材料的转换系数;bs为液相多孔电极中锂离子的浓度;bi为第i层中的盐浓度;bLi为锂离子在电极固体基质中的浓度;η为电极电位;Voc为开路电压;
计算锂离子浓度转换电流密度i0:
i0=FH(bs)0.5(bi-bLi)0.5(bLi)0.5 (7)
步骤2-5、建立固相多孔电极和液相多孔电极的边界条件:
上式中,固相多孔电极和液相多孔电极的电位计算公式为:
η=φ1-φ2 (9)
上式中,φ1和φ2分别表示固相多孔电极和液相多孔电极的电势;
步骤3、建立三维热传导模型,根据能量速率平衡方程来计算锂离子电池体积生热率、径向导热系数、轴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
步骤4:建立质量流量模型来描述基于液-汽冷却剂的闭环式循环冷却系统的热性能,质量流量模型包括式(16)表示的冷却剂的质量流量方程、式(17)表示的动量传递方程和式(18)表示的能量流量方程;
上式中,为流速,P为压强,g为重力常数,ρ为制冷剂密度,cp为比热容,T为温度,k为导热系数;
步骤5、设置模型参数和运行参数,对基于液-汽冷却系统的锂离子电池组进行热性能分析:设定锂离子电池的导热系数、选用的冷却剂类型、选用的制冷剂类型;验证单体电池间距和液体冷却池和蒸汽冷却池(3)的高度对电池组最高温度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蓝盒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蓝盒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85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