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背门结构及背门开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0469.0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9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彭芙蓉;王珂;陈强;江彬;陈宇;史绍勇;魏佳;徐磊;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10 | 分类号: | B60J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结构 开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背门结构及背门开启方法,汽车背门总成由上背门总成和下背门总成构成,两者分开设置,相互独立,分别设置在车身的安装位置;所述上背门总成斜向上设置在车辆尾箱的上部,装配后形成车辆尾箱的上盖板,下背门总成竖向设置在车辆尾箱的后侧,装配后形成车辆尾箱的后挡板;所述的上背门总成,主要包括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背门运行导轨、背门运行驱动轴、驱动电机、连接支架、盖板、背门;本发明的上背门总成和下背门总成,分别形成尾箱的上盖板和后挡板,分别在电控作用下滑移式或转动式打开,不占用较大的外部空间,缩小背门开启所需的后部空间,在汽车停放在后部空间局促的情况下仍能正常打开背门,方便取放行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门的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背门结构及其开启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设计中,除了两个至四个侧开的车门以外,尾部通常会有一个尾门,如垂直的尾门(如标致307)或一个倾斜的尾窗门(如马自达6),以打开行李舱,方便取放行李物品。当前,汽车背门的开启方式通常有上翻、对开、侧开、上下开的天地门等,无论是上翻、对开、侧开、上下开的天地门,背门打开对车后部空间都有较大的需求,遇到停车位置空间上局促,尤其在车尾部空间受限、狭窄的情况下,不能提供常规背门打开的运动空间,则背门无法打开到正常的位置或角度,不便于取放行李。
现有技术中,常见上翻背门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车身1、背门2、铰链3、撑杆4;常见背门开启方式主要组成如图2所示,图中车身1、背门2、铰链3、撑杆4,是一种上翻打开的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背门的结构及其开启方法,以便汽车停放在后部空间局促的情况下仍能正常打开背门,方便取放行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汽车背门结构,包括汽车背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背门总成由上背门总成和下背门总成构成,两者分开设置,相互独立,分别设置在车身的安装位置;所述上背门总成斜向上设置在车辆尾箱的上部,装配后形成车辆尾箱的上盖板,下背门总成竖向设置在车辆尾箱的后侧,装配后形成车辆尾箱的后挡板;
所述的上背门总成,主要包括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背门运行导轨、背门运行驱动轴、驱动电机、连接支架、盖板、背门;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配合设置在车身上,背门运行导轨固定在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上,左右对称布置;背门运行导轨带有嵌槽,背门的两侧分别嵌入背门运行导轨的嵌槽内,并能够在嵌槽内上下滑动;驱动电机设置到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的前部,左右两根背门运行驱动轴分别卡接到背门运行导轨上,背门运行驱动轴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支架上,背门与连接支架连接;盖板与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连接,盖板是固定不动的,在驱动电机带动背门向前移动,打开尾箱时背门移动到盖板的上面;
所述的下背门总成,通过下背门铰链安装在车身的后部,电动撑杆装置的一端与下背门总成连接,另一端与车身连接,电动撑杆装置在配用的电机带动下,分别带动下背门总成向后或向前转动,开启和关闭车辆尾箱的后挡板。
本发明汽车背门的这个结构,由上背门总成和下背门总成构成,两者既相互有配合关系又相互独立,且分开设置,分别形成尾箱的上盖板和后挡板,分别在电控作用下滑移式向前移动打开或向后转动式打开,不占用较大的外部空间,缩小背门开启所需的后部空间,在汽车停放在后部空间局促的情况下仍能正常打开背门,方便取放行李。
进一步的:在汽车背门总成与车身之间还要设置粘胶,先经过粘胶粘结,再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这样能够粘结牢靠、连接稳固,而且还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背门总成,还包括背门装饰件;背门装饰件通过粘结与背门内板加强环总成连接。背门装饰件能够粘结牢靠、连接稳固,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背门装饰件位于左右两根背门运行导轨外侧,与背门运行导轨平行。背门装饰件设置为左右两侧,强化装饰美化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0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