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爆炸荷载作用下高阻尼刚性梁构件残余变形的求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2359.1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2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耿少波;陈佳龙;赵洲;宋郁民;马林林;韩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17;G06F30/20;G06F17/12;G06F17/13 |
代理公司: | 太原弘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8 | 代理人: | 赵宏伟 |
地址: | 03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爆炸 荷载 作用 阻尼 刚性 构件 残余 变形 求解 方法 | ||
1.爆炸荷载作用下高阻尼刚性梁构件残余变形的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高阻尼刚性梁构件指的在爆炸作用下,构件阻尼参数ξ2大于塑性强化系数α;且构件完成弹性最大振动ye即将进入塑性振动所对应的临界时刻te小于爆炸荷载作用时长ti数值,爆炸荷载卸载后,构件继续振动至某一时刻tm,达到了构件总的弹塑性位移最大值ym;
根据爆炸的作用全过程,将该过程分为弹性阶段强迫振动、塑性阶段强迫振动和塑性阶段自由振动、弹性回弹阶段、塑性回弹阶段、弹性振动六个阶段;
由等效单自由度方法确定塑性阶段抗力强化的正向振动、回弹振动的构件抗力的具体表达式为:
a、弹性阶段强迫振动
在弹性阶段且在荷载作用时长范围0tti内,动力体系的振动方程为:
其中,t为刚性构件爆炸作用下的时间参数,ti为爆炸荷载作用时长,Me为弹性阶段等效构件质量,Ce为弹性阶段等效构件阻尼,Ke为弹性阶段等效构件刚度,y为刚性构件等效体系振动加速度,y为刚性构件等效体系振动速度,y为刚性构件等效体系振动位移,ΔPe(t)为刚性构件承受的随时间t变化的爆炸动荷载,等效构件系数计算公式分别为:
其中,m为真实构件每延米质量,l为真实构件跨长,ξ为真实构件阻尼比,K为真实构件刚度,kM为弹性阶段质量变换系数,kL为弹性阶段荷载变换系数;由于爆炸冲击荷载持续时间非常短,可简化为等冲量的线性荷载,我国防护工程规范推荐采用的爆炸荷载为:
其中,ti为爆炸荷载作用时长,Δpm为爆炸荷载超压峰值,构件承受爆炸荷载之前初始位移、初速度均为0,求解该微分方程后,可确定此阶段位移和速度表达式为:
其中,无阻尼自振频率ω、含阻尼自振频率ωd、爆炸荷载超压峰值Δpm作为静载时对应的静位移yst各参数计算如下:
在爆炸荷载作用结束卸载的te时刻,对应的位移和速度为:
b、塑性阶段强迫振动
刚性梁构件刚进入塑性振动时,爆炸荷载尚未消失,即当tetti时,动力体系的振动方程为:
式中塑性阶段各参数:me为等效质量,ce为等效阻尼力,计算公式为:
α为构件塑性阶段与弹性阶段等效刚度之比,称之为塑性强化系数;km、kl分别为塑性阶段质量、荷载变换系数。方程(10)的位移、速度解为:
将初始条件ye、ve代入式(12)、(13)后解得C1、C2为:
其中
将t=ti分别代入上述表达式,即可得爆炸荷载结束时对应的各情况yi、vi。
c、塑性阶段自由振动
爆炸荷载作用结束后,刚性构件为以yi、vi为初始条件的塑性阶段自由振动,即tittm时,动力体系的振动方程为:
方程(15)求解可得:
且可解得C3、C4为:
令式(17)为0,可得构件达到正向振动最大位移ym对应的总时长为:
将t=tm分别代入式(16),即可得正向振动塑性阶段结束时对应的各ym值。
d、弹性回弹阶段
构件正向振动至弹塑性位移峰值ym时,振动速度vm为零,构件抗力也达到弹塑性抗力最大值Rm,开始反方向的弹性回弹振动。动力体系的振动方程为:
方程求解后得到该阶段位移、速度为:
将ym、vm代入式(21)、(22)后解出C5、C6为:
若构件振动无塑性回弹,令式(22)为0,可得构件达到回弹位移最大值y'm对应的时间t'm。若构件振动有塑性回弹,令公式(21)y=ym-2ye对应的时间即为弹性回弹总时长tn,将tn代入式(21)、(22)后可得到构件第一次回弹最大弹性位移yn、速度vn。
e、塑性回弹阶段
若构件弹性回弹位移量自开始至ym-2ye,其振动速度均不为零,构件将会进入塑性回弹状态,动力体系的振动方程为:
方程(24)求解可得:
将初始条件yn、vn代入式(25)、(26)后解出C7、C8为:
若令速度为0对应的t为t'm,此t'm对应的位移为构件回弹振动最大弹塑性位移y'm。
f、弹性振动
受阻尼和抗力影响,构件到达第一个回弹最大弹塑性位移后,沿相反方向继续做周期性地弹性回弹。作为类似情况,本文给出第二次弹性回弹方程及求解,其它情况不再赘述,动力体系的振动方程为:
求解后得到此阶段的位移、速度解为:
将初始条件y'm、v'm代入式(29)、(30),解得C9、C10为:
当公式(30)为0时,构件最终停止振动,其对应的位移即为最终的高阻尼刚性构件残余变形。我们也可得到一个现成的求解构件残余变形的公式(32),只需按前文表达式逐一计算代入求解即可。
yr=(ym-ye+y′m-yn)·(1-α) (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23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系统助力自行车的控制系统及基于改系统的助力车
- 下一篇:一种市政用线路托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