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0698.6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2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袁冬;杨庭洪;唐彪;蒋洪伟;孙海玲;陈旺桥;刘飞龙;周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6/00 | 分类号: | G02B2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刘燚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湿 显示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电润湿显示器件包括反射式支撑组件、透射式支撑组件以及密封腔,密封腔形成于反射式支撑组件和透射式支撑组件之间,透射式支撑组件包括动态滤光结构,动态滤光结构内填充有第一非极性流体,在外加电压的条件下,第一非极性流体可在动态滤光结构中移动或形变。本发明公开的电润湿显示器件具有光损失少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润湿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电润湿是指由于液滴与绝缘基板之间电压的变化,液滴在基板上的润湿性也随之变化,即接触角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使液滴发生形变、位移的现象。电润湿电子纸显示技术就是以电润湿为基础原理,通过对施加的外电压的控制,控制彩色油墨在像素格内的铺展与收缩,从而实现像素单元光阈开光的方式进行显示,是一种反射式显示技术,由于不需要添加背光源,因此具有低功耗显示的特点,同时还有响应速度快,可视角度大等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前景。
受限于所填充的油墨等条件,目前的电润湿显示器件主要为单层结构,只能实现单色显示。在电润湿显示的彩色显示实现方面,目前可行的方案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单层电润湿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a)为全关态,图1(b)为全开态:显示器件使用黑色油墨制作单色电润湿器件,制作彩色滤光片,将彩色滤光片与单色电润湿器件垂直叠放,进而实现彩色显示,因为通过滤光片时,会导致有2/3的入射光损失,大大影响整体器件的显示性能。第二种,电润湿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a)为全关态,图2(b)为全开态:基于三原色的加减,分别制备出三原色的单色电润湿器件,通过三层单色电润湿器件垂直叠加实现彩色显示。其中,三层叠加需要使用三层单色电润湿器件,三层器件功耗增大,并且由于光线需通过三层器件,光线在三层器件内均有部分吸收,反射等损耗,光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润湿显示器件,具有光损失少的特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润湿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出上述电润湿显示器件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润湿显示器件,所述电润湿显示器件包括反射式支撑组件、透射式支撑组件以及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形成于所述反射式支撑组件和所述透射式支撑组件之间,所述透射式支撑组件包括动态滤光结构,所述动态滤光结构内填充有第一非极性流体,在外加电压的条件下,所述第一非极性流体可在所述动态滤光结构中移动或形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润湿显示器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环境光进入电润湿显示器件的过程包括:环境光先穿透透射式支撑组件(包括动态滤光结构),经密封腔到达反射式支撑组件,经反射式支撑组件反射后,反射光线再经透射式支撑组件(包括动态滤光结构)穿出,从而显色。其中,在外加电压的条件下,第一非极性流体可在动态滤光结构中移动或形变,即可在动态滤光结构内呈铺展态或收缩态,达到控制第一非极性流体的开关运动,从而达到光阈开光的效果,实现显示像素颜色转变操作。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节外加电压,进而调节动态滤光结构内第一非极性流体的形态,使器件在满足显色需要的同时,减少环境光在器件内的光损失,如,当第一非极性流体呈收缩态时,动态滤光结构部分可呈透明状,光线更易穿过动态滤光结构,减少因第一非极性流体的吸收产生的光损失,因此,有利于环境光进入电润湿显示器件,也有利于光线经反射式支撑组件反射后经透射式支撑组件(包括动态滤光结构)出射进行显示。
相较于现有的单层电润湿器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于本发明中的第一非极性流体可于动态滤光结构内移动或形变,具有多种形态,则可实现光线透过时仅有器件功能层之间的反射光损失和透射吸收光损失,减少了现有的单层电润湿器件中滤光片的2/3光透过吸收损失;相较于现有的三层电润湿器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的器件为单层器件,功能层少,光损失更小,功耗更小,同时,减少了光线在器件内的反射叠加,因此显示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市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06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