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瓷套探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9891.8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1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森;彭家宁;边美华;卢展强;李君华;杨艺云;刘桂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9/08 | 分类号: | G01N19/08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黎华艳 |
地址: | 530023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瓷套探伤装置,包括支撑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承载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相控阵检测单元,以及第一驱动单元。本发明提供的瓷套探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先将瓷套经由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夹持,之后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转动盘转动,所述转动盘带动其顶面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瓷套一起转动,以供所述相控阵检测单元对瓷套进行检测;本发明的瓷套探伤装置,能够快捷且稳定的夹持瓷套,瓷套经由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夹持稳定,瓷套不会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且瓷套的检测过程较为简单,减少了瓷套的检测时间,便于对瓷套快速准确的检测,使得瓷套的检测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瓷套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瓷套用作电器内绝缘的容器,并使内绝缘免遭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电压互感器的瓷套等,是绝缘子的一种。绝缘子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中应用十分的广泛,用于将不同电位的导电体在机械上相互连接,而在电气上则相互绝缘。可分为绝缘子,套管,瓷套三类。
陶瓷套管是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核心部件,起到光纤对中、准直固定等作用,对其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机械性能有很高的要求。陶瓷套管,以氧化锆陶瓷粉体为原料,经混炼、成型、烧结、后续机加工而成,加工过程会产生暗裂、黄斑、崩口等缺陷,如果不检测直接装配到光纤适配器用于紧固光纤插芯,就存在光纤信号传输损耗大,甚至发生信号接续中断的风险。
专利CN103335944B公布了一种瓷套探伤装置及瓷套探伤检测方法,该发明的瓷套探伤装置结构简单,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进行瓷套的探伤检测,进而降低了探伤检测的成本;检测精度高,能够或的准确的测试结果,使得瓷套合格品率保证在100%;智能报警装置,能够在探伤检测的过程中,对各部件进行监测,当出现某个部件出现故障等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报警,避免在探伤检测的过程中出现设备损坏等问题;能够便于在不同的地点进行固定,适用性强,通过固定装置配合螺栓等固定件,将箱体固定在检测第,同时避免在检测过程中由于高速转动导致箱体倾斜或侧翻的可能性出现。一种瓷套探伤装置,包括箱体;用于固定被测瓷套的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用于控制启动和停止的开启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用于进行旋转并在旋转的过程中对被测瓷套进行打击的检测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检测装置进行旋转的转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上并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用于在检测的过程中对所述检测装置进行打击力调整的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上。
上述一种瓷套探伤装置及瓷套探伤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1、在使用上述的一种瓷套探伤装置及瓷套探伤检测方法时,不能快捷且稳定地夹持瓷套,导致瓷套的检测效率较低;2、瓷套的位置调节不方便,降低了瓷套的检测准确性,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瓷套探伤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本发明提供一种瓷套探伤装置,先将瓷套经由第一夹持组件夹持,之后驱动件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带动其顶面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瓷套一起转动,以供相控阵检测单元对瓷套进行检测,因此,本发明的瓷套探伤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瓷套探伤装置,包括支撑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承载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相控阵检测单元,以及第一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承载单元包括与所述支撑架顶端滑动连接的第一承载本体,用于夹持瓷套的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承载本体的顶端开设有夹持腔,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夹持腔内以用于将瓷套的一端夹持于所述夹持腔内,所述瓷套伸出所述夹持腔的部位为待检测区域。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驱动件、转动轴和转动盘,所述驱动件固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本体上,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第一承载本体上,所述转动盘固设于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本体内部的一端,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转动盘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转动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与所述夹持腔相对应,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固设于所述转动盘的顶面,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转动盘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98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