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态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22372.9 | 申请日: | 202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4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友超;朱红霞;卢再杰;谈梅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润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16 | 分类号: | C09K17/16;B09C1/10;B09C1/08;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锦辉利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0 | 代理人: | 王利利 |
地址: | 332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微生物 土壤 修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通过在无菌环境下,将复合微生物菌放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育,得到菌液,之后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育,得到复合菌液,之后将保水剂加入至复合菌液中,之后冷冻干燥,得到该固态微生物土壤修复剂;通过将该固态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加入到石油污染的土壤中,撒上水,能够使得微生物在土壤中快速繁殖并将石油污染物进行降解,可显著提高受污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菌群结构及土壤酸碱性,提高土壤透气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解决了现有的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由于土著微生物的生长缓慢,往往在生物修复过程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态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作为能量交换、物质循环的重要场所,经常会成为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沉积和滞留的最终受害者。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将会引起土壤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发生变化,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石油进入土壤会附着在植物根表面形成粘膜,阻碍营养的吸入、呼吸作用,引起根部腐烂,导致植物死亡并且会与土粒粘连,破坏土壤结构,降低透气性和渗水性,从而使土壤的许多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汽车尾气的排放及大气污染产生的气态石油类污染物以沉降物形式进入土壤;石油类的污染物随着各种药剂的使用,作为各种防腐剂、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溶剂或乳化剂等进入土壤。同时,在石油的开采和运输的过程中,会产生石油泄露、废弃物堆置等对土壤造成污染,这些石油烃类的污染物都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侵害。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维持土壤的安全性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者至关重要的热点之一。
研究发现,生物修复具有费用低、没有二次污染、处理效果好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具生命力的清洁技术。虽然微生物的个体微小,但是它具有生命的特征,生长代谢同样需要一定的过程,石油烃类污染物巾具有难降解的多环芳径,因此寻找高效的降解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已成为一个热点。
但是,现有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但由于土著微生物的生长缓慢,往往在生物修复过程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亟需一种固态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态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无菌环境下,将复合微生物菌放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育,得到菌液,之后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育,得到复合菌液,之后将保水剂加入至复合菌液中,之后冷冻干燥,得到该固态微生物土壤修复剂,通过将该固态微生物土壤修复剂加入到石油污染的土壤中,之后撒上水,能够使得微生物在土壤中快速繁殖并将石油污染物进行降解,解决了现有的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由于土著微生物的生长缓慢,往往在生物修复过程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固态微生物土壤修复剂,该固态微生物土壤修复剂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在无菌环境下,将复合微生物菌放入固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18-20℃的条件下培育6-7天,得到菌液,将菌液以13-16%的接种量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之后在温度为25-30℃的条件下培育3-5天,得到复合菌液,之后将保水剂加入至复合菌液中,之后冷冻干燥,得到该固态微生物土壤修复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合微生物菌为蛋白降解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光合成菌和反硝化菌按照等质量比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一种固态微生物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乙二胺加入至安装有搅拌器、温度计以及回流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之后加入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以及对苯二酚,之后在温度为100-110℃,搅拌速率为300-500r/min的条件下回流反应3-4h,之后进行蒸馏,去除未反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生成的甲醇,得到中间体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润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润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23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