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透式显示模块及其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0619.3 | 申请日: | 202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71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湘耘;蔡永诚;李建乐;王伯勋;林育萱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10K59/40 | 分类号: | H10K59/40;H10K59/65;H10K59/17;H10K59/179;G06V4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湾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透 显示 模块 及其 电子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穿透式显示模块及其电子装置。所述穿透式显示模块包括:透光基板、第一导线、第一电极串列、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有机发光材料层、第二电极串列以及第二导线。其中,第一电极串列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反射层,而光线可从反射层之间的间隙穿透。
技术领域
本申请关于一种显示模块,尤指一种穿透式显示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小体积的电子装置,例如:游戏机、手机、PDA、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依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模块的出光方式,大致可分为向上发光、向下发光及全穿透式发光等模式。另一方面,具指纹辨识功能的光学指纹辨识模块也已被广泛地设置于电子装置中。然而,如电子装置所配置的显示模块为全穿透式发光的模式,当使用者在进行指纹辨识时,光学指纹辨识模块可能会同时接收到发光单元,即像素,所发射出的光线,以及自使用者手指反射的光信号,如此便可能导致光学指纹感测模块对于指纹光信号的误判。
是以,如何提供一种可避免光学指纹感测模块误判,并提升指纹辨识精确度的穿透式显示模块,为本申请欲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光学指纹感测模块的误判,并提升指纹辨识精确度的穿透式显示模块及其电子装置。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穿透式显示模块,包括:透光基板;多个第一导线,形成于透光基板之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多个第一电极串列,形成于第一导线之上;第一阻隔层,覆盖第一电极串列,并于对应于第一电极串列的位置形成多个次像素区;多个第二阻隔层,形成于第一阻隔层之上以形成多个主像素区,且次像素区位于主像素区之中;有机发光材料层,形成于第一阻隔层及第二阻隔层之上,并于次像素区形成多个发光单元;多个第二电极串列,形成于有机发光材料层之上,且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多个第二导线,形成于透光基板之上并与第二电极串列电性连接;其中,第一导线与第一电极串列之间包括对应于次像素区的多个反射层。
于上述较佳实施方式中,其中穿透式显示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且第一显示区具有反射层,第二显示区不具有反射层。
于上述较佳实施方式中,其中第一导线及第一电极串列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或二氧化锡,第二电极串列的材料为:铝或银。
于上述较佳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多个反射层的材料为:钼钽合金、钼或铜。
本申请另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穿透式显示模块,包括:透光基板;多个第一导线,形成于透光基板之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多个第一电极串列,形成于第一导线之上;第一阻隔层,覆盖第一电极串列,并于对应于第一电极串列的位置形成多个次像素区;多个第二阻隔层,形成于第一阻隔层之上以形成多个主像素区,且次像素区位于主像素区之中;有机发光材料层,形成于第一阻隔层及第二阻隔层之上,并于次像素区形成多个发光单元;多个第二电极串列,形成于有机发光材料层之上,且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多个第二导线,形成于透光基板之上并与第二电极串列电性连接;壳体,用以与穿透式显示模块相结合;以及光学指纹感测模块,设置于穿透式显示模块的下方;其中,第一导线与第一电极串列之间包括对应于次像素区的多个反射层。
于上述较佳实施方式中,其中穿透式显示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且第一显示区具有反射层,第二显示区不具有反射层。
于上述较佳实施方式中,其中光学指纹感测模块配置于第一显示区的下方。
于上述较佳实施方式中,其中第一导线及第一电极串列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或二氧化锡,第二电极串列的材料为:铝或银。
于上述较佳实施方式中,其中反射层的材料为:钼钽合金、钼或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智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06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