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近红外陷波片及其制作工艺和应用于文物检测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7808.5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4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虎;杨阳;叶俊勇;林晓刚;金力丰;李宇;王雁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41;G02B5/20;G02B5/28;G03B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航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7 | 代理人: | 孙方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红外 陷波 及其 制作 工艺 应用于 文物 检测 方法 系统 | ||
1.柔性近红外陷波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以及设置于基底上的复合膜,所述复合膜包括若干层膜,所述复合膜中相邻层膜的折射率不同,所述各层膜交替叠加构成多层膜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近红外陷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包括第一折射率膜、第二折射率膜;
所述第一折射率膜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折射率膜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折射率膜为高折射率膜,所述第二折射率膜为低折射率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近红外陷波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率膜为TiO2膜,所述第二折射率膜为SiO2膜;
所述TiO2膜的折射率为2.0-2.4;
所述SiO2膜的折射率为1.52-1.55;
所述TiO2膜的厚度为10nm-500nm;
所述SiO2膜的厚度为10nm-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柔性近红外陷波片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近红外陷波片是通过磁控溅射设备镀制形成,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基底、第一折射率材料和第二折射率材料及其加工参数;
S2:根据选定的第一折射率材料、第二折射率材以及预设陷波波段料确定膜层厚度和膜层层数;
S3:将第一折射率材料和第二折射率靶材分别放入对应靶腔;
S4:将柔性基底用超声波清洗设备清洗托干后放上基底托盘;
S5:通过直流反应溅射第一折射率材料形成第一层薄膜;
S6:通过射频溅射第二折射率材料形成第二层薄膜;
S7:循环交替溅射直到满足确定的膜层厚度和膜层层数条件为止,最终形成柔性近红外陷波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近红外陷波片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膜层厚度和膜层层数按照以下步骤确定:
S21:将第一折射率材料和第二折射率材料组合成膜系结构;
S22:计算膜系结构的最佳插入位置;
S23:在膜系结构的最佳插入位置插入第一折射率材料薄层或第二折射率材料构成的薄层;
S24:插入薄层后评价函数将大幅度降低,返回步骤S22再次计算新膜系结构的最佳插入位置;
S25:重复循环步骤S22-24,直到得到满足预设光谱性能的膜系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近红外陷波片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26:判断膜系的各层膜的厚度是否满足膜层厚度约束条件,如果满足,则得到优化完成的膜系;
如果不满足,则确定需要合并的薄层,增加膜层厚度约束条件,进一步降低评价函数,直至各层膜的厚度已满足膜层厚度约束条件且膜系性能满足预设光谱性能。
7.利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柔性近红外陷波片的文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柔性近红外陷波片设置于待监控文物上预设位置;
S2:向待监控文物发射近红外光并获取从待监控文物发射回来的近红外光谱图像;
S3:处理近红外光谱图像并获取图像中在预设位置区域光谱特征图像;
S4:判断在预设位置区域光谱特征图像是否存在特征峰位;如果不存在,则说明文物处于非正常状态,并发出报警信号;
S5:如果存在,在说明文物处于正常状态,循环重复进行上述步骤S2-S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文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的波段为780nm~17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78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