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微纳米棒状结构Li2 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14570.0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2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秋;陈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39/00 | 分类号: | C01G3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纳米 结构 li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微纳米棒状结构Li2Zn2Mo3O12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领域。以LiOH·H2O、Zn(OH)2、MoO3为原料,将KNO3与上述原料混合研磨得到前驱体;将得到的前驱体在350‑450℃条件下热处理1‑5h,冷却后得到Li2Zn2Mo3O12‑盐混合物,将混合物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过滤除去盐组分,干燥得到棒状Li2Zn2Mo3O12材料。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所得产物具有显著的棒状结构,分散性良好,直径为0.25‑0.75μm,长度约为2‑16μm,长径比5‑40;此外可降低Li2Zn2Mo3O12材料的制备温度,减少煅烧时间,降低了能耗。该方法制备条件简单可控,易实现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微纳米棒状结构Li2Zn2Mo3O12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纳米材料因其表面效应,尺寸效应在声、光、电、磁、热和催化等领域具有新的特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医疗、航空及化学催化等领域。随着微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具有特定结构如球状、棒状、片状等的微纳米材料在诸多领域都有优异的性能表现。例如,多种具有特定微观形貌的TiO2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诸如光催化、电化学材料、空气净化等领域。其中有研究指出棒状结构的TiO2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离子掺杂的TiO2纳米管也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此外,氮化碳材料因其良好的光化学稳定性被用于光催化领域,有研究表明棒状的氮化碳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文献“纳米棒状GdPO4:Eu3+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中发现相较于块状的GdPO4:Eu3+荧光粉,棒状GdPO4:Eu3+荧光粉的色纯度能够得到改善。
Li2Zn2Mo3O12作为一种重要的钼酸盐材料,在发光材料、激光材料、微波介电陶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应用价值。而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会对其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制备出具有微纳米级别的棒状结构的 Li2Zn2Mo3O12材料,对于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将拓宽 Li2Zn2Mo3O12材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45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