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厢供暖用加热器构件、车厢供暖用加热器单元及车厢供暖用加热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71937.6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08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宮入由纪夫;桝田昌明;山口浩文;早濑徹;长冈宏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14 | 分类号: | H05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郑雪娜;李伟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厢 供暖 加热器 构件 单元 系统 | ||
车厢供暖用加热器构件(100)具备:蜂窝结构体(10),其具有外周壁(11)和隔壁(12),该隔壁(12)配设于外周壁(11)的内侧,且区划形成多个隔室(14),该多个隔室(14)从第一端面(13a)至第二端面(13b)而形成流路,外周壁(11)及隔壁(12)由具有PTC特性的材料构成;以及一对电极(20),它们设置于第一端面(13a)及第二端面(13b)。蜂窝结构体(10)的第一端面(13a)及第二端面(13b)呈矩形。车厢供暖用加热器构件(100)还具备一对连接器(30),该一对连接器(30)自第一端面(13a)及第二端面(13b)各自的一个短边(15)侧与电极(20)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厢供暖用加热器构件、车厢供暖用加热器单元及车厢供暖用加热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电动汽车的车厢供暖用加热器系统,采用了如下加热器系统,即、使用蒸汽压缩热泵作为主要加热器,并且,在车辆启动时需要快速加热之际或外部大气温度非常低之际,辅助使用利用了焦耳热的加热器。
作为该加热器系统中使用的利用了焦耳热的加热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加热器单元,其是对将PTC元件与铝翅片一体化而形成的加热器构件进行层叠排列得到的。
然而,该加热器构件除了具备PTC元件及铝翅片以外,还具备绝缘板、导电板等许多零部件,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即、具有复杂的结构,并且,组装成本高,价格昂贵。
因此,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加热器构件:其紧凑且使用了能够使每单位体积的热传递面积增大的蜂窝结构体。使用了该蜂窝结构体的加热器构件与上述的加热器构件相比,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75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20/036067号
发明内容
然而,作为本发明的发明人的研究结果,将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加热器构件用于已有的加热器单元的情况下,需要对已有的加热器单元的配线、保持件等零部件进行设计变更。由此,导致加热器单元大型化,加热器构件紧凑这一优点受损,因此,需要改善。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实施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比已有的加热器构件更简单的结构、且能够抑制因已有的加热器单元的配线、保持件等零部件的设计变更而导致加热器单元大型化的车厢供暖用加热器构件。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了该车厢供暖用加热器构件的车厢供暖用加热器单元及车厢供暖用加热器系统。
上述的课题通过以下的本发明而得以解决,本发明如下确定。
即,本发明是一种车厢供暖用加热器构件,其具备:
蜂窝结构体,该蜂窝结构体具有外周壁和隔壁,该隔壁配设于所述外周壁的内侧,并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从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而形成流路,所述外周壁及所述隔壁由具有PTC特性的材料构成;以及
一对电极,该一对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
所述蜂窝结构体的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呈矩形,
所述车厢供暖用加热器构件还具备一对连接器,该一对连接器自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各自的一个短边侧与所述电极连接。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车厢供暖用加热器单元,其包括2个以上上述车厢供暖用加热器构件,
所述车厢供暖用加热器构件以包括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的长边在内的所述蜂窝结构体的所述外周壁的表面彼此对置的方式层叠排列。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车厢供暖用加热器系统,具备:
上述车厢供暖用加热器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719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