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亚胺膜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31461.3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1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水口传一朗;奥山哲雄;涌井洋行;中村诚;渡边直树;米虫治美;前田乡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4 | 分类号: | B32B27/34;B05D1/36;B05D7/24;C08J5/18;B32B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汤国华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多层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层叠至少两种不同组成的聚酰亚胺层而成的多层聚酰亚胺层,和
存在于构成所述多层聚酰亚胺层的(a)层和与所述(a)层相邻的(b)层之间的、化学成分具有梯度变化的过渡层;
所述过渡层的厚度的下限为膜总厚度的3%或1μm中的任一项,上限为膜总厚度的10%或3μm中的任一项,
膜整体的厚度为3μm以上、120μm以下,
膜整体的黄色指数为5以下,
膜整体的总透光率为86%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主要由单独作为厚度为25±2μm的膜时,黄色指数为10以下、总透光率为85%以上的聚酰亚胺构成,
所述(b)层主要由单独作为厚度为25±2μm的膜时,黄色指数为5以下、总透光率为90%以上的聚酰亚胺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a)层存在于所述(b)层的一个表面侧和另一个表面侧的两侧,
所述过渡层存在于所述(b)层的一个表面侧的(a)层与所述(b)层之间以及所述(b)层的另一个表面侧的(a)层和所述(b)层之间,
依次层叠所述(a)层、所述过渡层、所述(b)层、所述过渡层、所述(a)层而成的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的聚酰亚胺是由通过含有70质量%以上脂环族四羧酸酐的四羧酸酐和含有70质量%以上分子内具有酰胺键的二胺的二胺缩聚得到的化学结构构成的聚酰亚胺,
或由通过含有30质量%以上脂环族四羧酸酐的四羧酸酐和含有70质量%以上分子内具有三氟甲基的二胺的二胺缩聚得到的化学结构构成的聚酰亚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b)层的聚酰亚胺是由通过含有70质量%以上芳香族四羧酸酐的四羧酸酐和含有70质量%以上分子内具有硫原子的二胺的二胺得到的化学结构构成的聚酰亚胺,
或由通过含有70质量%以上分子内包含三氟甲基的四羧酸的四羧酸酐和含有70质量%以上分子内具有三氟甲基的二胺的二胺缩聚得到的化学结构构成的聚酰亚胺。
6.一种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多层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其中至少包含,
(1):将用于形成(a)层的聚酰亚胺溶液或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涂布于临时支撑体,得到涂膜a1的工序,
(2):在制作涂膜a1后的100秒以内,将用于形成(b)层的聚酰亚胺溶液或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涂布于涂膜a1,得到涂膜ab1的工序,
(3):加热全部层,得到基于全部层的溶剂残留量为0.5质量%以下的层叠体的工序。
7.一种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多层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其中至少包含,
(1):将用于形成(a)层的聚酰亚胺溶液或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涂布于临时支撑体,得到涂膜a1的工序,
(2):在制作涂膜a1后的100秒以内,将用于形成(b)层的聚酰亚胺溶液或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涂布于涂膜a1,得到涂膜ab1的工序,
(3):加热全部层,得到基于全部层的溶剂残留量为5质量%以上40质量%的层叠体后,从临时支撑体上剥离,得到自支撑性的膜的工序,
(5):固定所述自支撑性的膜的两端,进一步得到基于全部层的溶剂残留量为0.5质量%以下的膜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纺株式会社,未经东洋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314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备手性哌嗪-2-甲酸的方法
- 下一篇:眼间距离测量方法以及校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