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防钻撞保护器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22446.2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8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章司;长谷川悠滋;西城舜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56 | 分类号: | B60R19/56;B60R1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共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86 | 代理人: | 张嵩;薛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防钻撞 保护 构造 | ||
在RUP(10)的端部安装有盖(30),反射板(40)固定于RUP(10)的保护器后板部(23)的后表面。保护器端部盖(30)具有盖端面部(31)和矩形筒状的盖筒部(32)。盖筒部(32)具有盖上板部(33)、盖下板部(34)、盖前板部和盖后板部(36)。盖后板部(36)的车宽方向的长度比盖上板部(33)的车宽方向的长度及盖下板部(34)的车宽方向的长度短。反射板(4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在比盖上板部(33)及盖下板部(34)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更靠车宽方向外侧处重叠于保护器后板部(23)的后表面。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的防钻撞保护器构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在车身框架的后端部的下方、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防钻撞保护器。防钻撞保护器经由防钻撞保护器托架固定于车身框架,在其他车辆从车辆的后方碰撞时防止其他车辆钻入车辆的下方。
在防钻撞保护器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安装有罩部。罩部是将覆盖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的外周面的矩形筒状的罩筒部、与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面的端面盖部一体形成的树脂制的部件,在使罩筒部覆盖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的外周面的状态下,由自攻螺钉等结合部件固定于防钻撞保护器的上板部(保护器上板部)及下板部(保护器下板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8-1542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被车身框架的后端部所支承的后防钻撞保护器(RUP)中,有时将用于在夜间等容易从后续车辆识别RUP的反射板安装于RUP的后表面(保护器后板部的后表面),在RUP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可以在没有安装罩部的范围中配置反射板。此外,出于反射板的目的,有时希望将反射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前端延伸至RUP的端部附近。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罩部中,罩筒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端面盖部至罩筒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的距离)在整周区域中相等地设置,安装有反射板的罩部后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根据重叠固定于保护器上板部及保护器下板部的罩筒部的罩部上板部及罩部下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而决定,为了使罩部的安装状态稳定,需要将罩部上板部及罩部下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设定得一定程度地较长。因此,存在不能兼顾确保罩部(保护器端部盖)稳定的安装状态和反射板向RUP的端部附近延伸的可能性。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钻撞保护器构造,其确保保护器端部盖稳定的安装状态,并且能够延伸反射板至接近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案的保护器构造具备:后防钻撞保护器,被配置于车身的后端下方,被固定于车身侧,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保护器端部盖,被安装于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部;以及反射板,被安装于后防钻撞保护器。后防钻撞保护器是具有上下分开并相对置的保护器上板部及保护器下板部、以及在车辆前后分开并相对置的保护器前板部及保护器后板部的矩形筒状。反射板从后方重叠固定于保护器后板部的后表面。保护器端部盖具有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后防钻撞保护器的端面的盖端面部、及从盖端面部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矩形筒状的盖筒部。盖筒部具有从上方重叠固定于保护器上板部的盖上板部、从下方重叠固定于保护器下板部的盖下板部、从车辆前方重叠于保护器前板部的盖前板部、及从车辆后方重叠于保护器后板部的盖后板部。
盖后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短于盖上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及盖下板部的车宽方向的长度。在比盖上板部及盖下板部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更靠车宽方向外侧处,反射板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重叠于保护器后板部的后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224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