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减震支撑轴承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283260.9 | 申请日: | 2021-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91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 发明(设计)人: | 龚中江;葛晓英;方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奥轩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35/067 | 分类号: | F16C35/067 |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捷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16 | 代理人: | 石俊飞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震 支撑 轴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汽车减震技术领域的一种汽车减震支撑轴承,包括轴承罩,轴承罩的顶部设有轴承座,轴承罩的内部设有内陷凹槽,凹槽的内部顶端和轴承座的顶部均设有第一环形定位槽,轴承罩的内部中端和轴承座的中端还设有第二环形定位槽,内陷凹槽的底部内壁表面和轴承座的底部开设有第三环形定位槽,通过设有的第一环形定位槽,第二环形定位槽和第三环形定位槽,来实现轴承罩和轴承座之间的活动连接,使其在转动时,能够减少轴承罩和轴承座之间的接触面积,采用滚珠进行间接性接触,来实现二者的活动连接,通过在轴承罩和轴承座上均开设定位槽,使得滚珠能够定位槽内部进行滚动,同时减小轴承罩和轴承座之间的间隙,从而提升摩擦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减震支撑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在汽车内也设置有轴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中国轴承制造行业规模(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共有1416家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32.11亿元,同比增长27.59%;销售收入为1910.97亿元,同比增长30.30%;利润总额125.23亿元,较上年增长为26.54%。预计到2015年,我国轴承产量有望超过280亿套,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达到21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轴承生产和销售基地。当前我国轴承行业主要面临三大突出问题:分别是行业生产集中度低、研发和创新能力低、制造技术水平低
根据CN201520748890.4公开了一种汽车压力轴承,虽然具有很大的载荷能力,但是轴承罩与轴承座之间的间隙较大,导致密封性和摩擦效果不好,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产生异响,从而影响汽车的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间隙较大,还会导致轴承的内部进行灰尘,从而影响轴承内部滚珠的转动,降低轴承的耐久性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减震支撑轴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减震支撑轴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减震支撑轴承在生产组装的过程中,轴承罩与轴承座之间的间隙较大,导致密封性和摩擦效果不好,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产生异响,从而影响汽车的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间隙较大,还会导致轴承的内部进行灰尘,从而影响轴承内部滚珠的转动,降低轴承的耐久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减震支撑轴承,包括轴承罩、轴承座和限位弧形板,所述轴承罩的顶部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罩的内部设有内陷凹槽,所述轴承座与轴承罩之间设有保持架,所述凹槽的内部顶端和轴承座的顶部均设有第一环形定位槽,所述第一环形定位槽的内部为弧形结构,所述轴承罩的内部中端和轴承座的中端还设有第二环形定位槽,所述第二环形定位槽与第一环形定位槽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内陷凹槽的底部内壁表面和轴承座的底部开设有第三环形定位槽,所述第三环形定位槽的开口方向与第一环形定位槽和第二环形定位槽相反。
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定位槽的内部设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均匀防止与第一环形定位槽的内部,所述第二环形定位槽的内部设有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均匀设置于第二环形定位槽的内部,所述第三环形定位槽的内部设有第三滚珠,所述第三滚珠均匀设置于第三环形定位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轴承罩的顶部两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于轴承罩的两侧,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表面设有安装螺孔,所述安装螺孔的两侧设有辅助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轴承座的底部中位置设有外接轴,所述外接轴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轴承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接轴的一端外周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外周与轴承罩的底部开口处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轴承罩的内部底端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倾斜的弧形结构,所述轴承座的底端外周设有限位弧形板,所述限位弧形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轴承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奥轩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奥轩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832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包装用便于稳定堆放的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隔音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