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筒体内撑工装及加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65696.8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42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魏军伟;高大伟;侯涛;陶海霞;魏军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江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12 | 分类号: | B23Q3/12;B23K37/053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余炎锋 |
地址: | 467337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体内 工装 加工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直径筒形零件加工技术领域。一种大型筒体内撑工装,包括支撑杆、第一支撑盘、第二支撑盘、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支撑块、套筒螺母和连接轴,第一支撑盘与支撑杆滑动配合;在第一支撑盘上呈圆周均布设置有多根第一连接杆;在第二支撑盘上呈圆周均布设置有多根第二连接杆;对应布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支撑块,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与支撑块铰接;套筒螺母对应设置在第一支撑盘的外侧。还公开了一种大型筒件加工系统。本申请能够对筒体两端车长短、车焊接坡口,一次装夹就能够完成两端的加工,且两端面的垂直度满足产品的焊接要求,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合格率,能够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直径筒形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筒体内撑工装及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金属筒体零件应用领域的发展需求,目前急需直径大于φ1000mm、壁厚3mm、长度大于5000mm的筒形零件产品。由于该类筒形零件的加工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采用板材辊圆、横缝、环缝焊接的方式,另一种采用筒体毛坯旋压、焊接的方式。为了提高金属筒体零件的各项机械性能,目前大多选用筒体毛坯旋压、两件对焊的加工方式。
筒体旋压加工是采用筒形毛坯料装在三轮旋压机的芯模上,采用三旋轮旋压加工而成,旋压后的筒体从芯模脱模后,由于壁厚薄造成筒体不圆度大于5mm以上,两件筒体焊接时需要采用车床进行两端车长短、车焊接坡口的加工。
目前的筒体零件两端车长短、车焊接坡口的加工均采用将筒体零件装入芯模中,筒体零件一端采用车床四爪卡盘连接,一端采用尾座顶紧芯模的定位方式,这种定位方式由于芯模与筒体之间属于间隙配合,在装入和拆卸时极为麻烦,还容易损伤筒体零件内外表面,尤其是生产效率低,要装卸两次加工大约需要二至三个工作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大型筒体内撑工装及加工系统,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对筒体两端车长短、车焊接坡口,一次装夹就能够完成两端的加工,且两端面的垂直度满足产品的焊接要求,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合格率,能够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型筒体内撑工装,包括:
支撑杆;
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所述第一支撑盘与所述支撑杆滑动配合;
第一连接杆,在所述第一支撑盘上呈圆周均布设置有多根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撑盘铰接设置;
第二连接杆,在所述第二支撑盘上呈圆周均布设置有多根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盘铰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一一对应设置;
支撑块,对应布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支撑块,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部和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部均与所述支撑块铰接;
套筒螺母,所述套筒螺母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盘的外侧,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套筒螺母匹配设置在所述螺纹段上;以及
连接轴,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其中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大型筒体内撑工装,优选地,所述支撑块两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对应的连接座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大型筒体内撑工装,优选地,所述支撑块的外端面为圆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大型筒体内撑工装,优选地,各所述支撑块的外端面上均设置有橡胶垫;或
所述支撑块的外侧设置有呈环形的橡胶圈,各所述支撑块对应撑设在所述橡胶圈的内侧。
所述第二支撑盘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江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江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656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角度可调式读写板
- 下一篇:一种可除尘的碳化硅用筛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