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膨化罐端盖滑移式缓冲支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802334.9 | 申请日: | 2021-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15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华;王华斌;段青平;田太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傅阿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P30/32 | 分类号: | A23P30/32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 地址: | 443319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膨化 罐端盖 滑移 缓冲 支撑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膨化罐端盖滑移式缓冲支撑结构,机架底座的顶部固定有膨化罐安装架,膨化罐安装架的顶部滑动支撑有缓冲横梁,缓冲横梁的顶部固定有缓冲结构;缓冲横梁的两个外侧壁对称安装有连杆机构;其中一侧的连杆机构与用于驱动缓冲横梁沿着膨化罐安装架滑动的滑移动力装置相连,滑移动力装置通过铰接结构铰接在膨化罐安装架的外侧壁上。此支撑结构在需要开启顶盖时,能够移动到盖门转动开启位置的正下方,进而用于对膨化罐的盖门开启过程进行缓冲,有效的防止其开启过程中直接撞击膨化罐而造成罐体的损坏;而当膨化罐正常作业过程中,将移动到远离膨化罐的位置,而不会影响其正常膨化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谷类膨化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膨化罐端盖滑移式缓冲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膨化罐在进行淀粉类谷物粮食原料膨化加工过程中,会在罐体内部产生高温高压,在进行卸料过程中,需要开启膨化罐的顶盖,在高压作用下,顶盖将在高压作用下开启,进而绕其铰接销轴转动,并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需要采用阻挡结构对其进行阻挡并缓冲,否则其巨大冲击将严重损坏膨化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膨化罐端盖滑移式缓冲支撑结构,此支撑结构在需要开启顶盖时,能够移动到盖门转动开启位置的正下方,进而用于对膨化罐的盖门开启过程进行缓冲,有效的防止其开启过程中直接撞击膨化罐而造成罐体的损坏;而当膨化罐正常作业过程中,将移动到远离膨化罐的位置,而不会影响其正常膨化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膨化罐端盖滑移式缓冲支撑结构,它包括机架底座,机架底座的顶部固定有膨化罐安装架,膨化罐安装架的顶部滑动支撑有缓冲横梁,缓冲横梁的顶部固定有缓冲结构;缓冲横梁的两个外侧壁对称安装有连杆机构;其中一侧的连杆机构与用于驱动缓冲横梁沿着膨化罐安装架滑动的滑移动力装置相连,滑移动力装置通过铰接结构铰接在膨化罐安装架的外侧壁上。
所述机架底座和膨化罐安装架之间固定有加强立柱。
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固定在缓冲横梁顶部中心部位的缓冲座,缓冲座的顶部通过多根固定螺栓固定安装有多层缓冲橡胶垫。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通过第一铰接螺栓铰接在缓冲横梁的外侧壁上,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螺栓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套装固定在转轴的端头,转轴的另一端与另一侧的第二连杆的端头固定相连,转轴通过轴承铰接在机架底座上。
所述滑移动力装置包括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末端通过连接座和第一销轴与连杆机构的第二连杆铰接相连,气缸的缸体底座铰接在铰接结构上。
所述铰接结构包括固定在膨化罐安装架外侧壁上外侧板,外侧板上固定安装有底座板,底座板上通过多个螺栓组件固定安装有耳板座,耳板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耳板,耳板与滑移动力装置的缸体底座之间通过第二销轴铰接相连。
所述膨化罐安装架的顶部末端设置有限位挡块。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此支撑结构在需要开启顶盖时,能够移动到盖门转动开启位置的正下方,进而用于对膨化罐的盖门开启过程进行缓冲,有效的防止其开启过程中直接撞击膨化罐而造成罐体的损坏;而当膨化罐正常作业过程中,将移动到远离膨化罐的位置,而不会影响其正常膨化作业。
2、通过上述的加强立柱增强了机架底座和膨化罐安装架之间的结构强度。
3、通过上述的连杆机构能够用于带动缓冲横梁移动,进而将其移动到开盖位置,并通过缓冲横梁对膨化罐的开盖过程进行缓冲
4、通过滑移动力装置能够用于提供滑移动力,进而带动缓冲横梁滑动。
5、通过上述的铰接结构能够用于对气缸进行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傅阿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傅阿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023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