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794592.7 | 申请日: | 2021-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37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硕;李浩;肖晶晶;王德奎;赵聚成;陈征宝;张高鹏;张光辉;史宇;李伟楠;虞华佳;于海;倪元宝;李澳;贾益;侯光辉;霍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晋中市交通运输局;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晋中市交通运输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11/26 | 分类号: | E01C11/2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 地址: | 71006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冷却液 循环 热电 沥青路面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包括路基,所述路基上铺设有塑料类基层,所述塑料类基层上铺设有绝热层,所述绝热层上铺设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上铺设有沥青路面面层;所述导热层的两侧分别从所述沥青路面面层的两侧伸出,且所述导热层的两侧伸出部分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温差发电片,两侧的所述温差发电片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降温液体槽和第二降温液体槽,所述第一降温液体槽和第二降温液体槽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降温液体槽通过出水管和进水管连接有恒温循环冷却液箱。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路面温度,减缓了路面高温病害,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工程路面铺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桥面铺装、机场道面等。但是,沥青路面类似于黑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系数高达0.8-0.95,可吸收大量热量,尤其在夏季高温时节,沥青路面白天表面温度可达70℃左右。积聚的大量热量不易释放,路面在行车荷载等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车辙、推移、拥包、泛油等病害;路面高温持续时间长,会加速沥青材料的热老化;夜晚路面内部蓄积的大量热量缓慢释放到大气中,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近年来,在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路面能量的收集与利用成为研究热点,交通能源融合也成为未来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利用热电材料的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可将路域环境中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若能将路面能量加以收集利用,不仅可以大大改善沥青路面在高温下的不足,还可以减弱道路用能系统对传统供能的依赖,如为传感器件、数据基站、交通标志等各类道路设施设备供电,为道路融雪化冰等服务,未来还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能量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进一步推动沥青路面智能化的发展。
因此,解决传统沥青路面的不足,实现交通能源的融合和沥青路面智能化是交通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热电路面,需进一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路面温度,减缓了路面高温病害,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利用温差发电技术,将沥青路面多余的热能收集并有效实现能量的绿色转化,实现沥青路面的自供能,有助于推动交通能源融合和交通智能化的进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包括路基,所述路基上铺设有塑料类基层,所述塑料类基层上铺设有绝热层,所述绝热层上铺设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上铺设有沥青路面面层;所述导热层的两侧分别从所述沥青路面面层的两侧伸出,且所述导热层的两侧伸出部分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温差发电片,两侧的所述温差发电片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降温液体槽和第二降温液体槽,所述第一降温液体槽和第二降温液体槽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降温液体槽通过出水管和进水管连接有恒温循环冷却液箱。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类基层与所述绝热层之间设置有用于黏结二者的第一黏结层,所述绝热层与所述导热层之间设置有用于黏结二者的第二黏结层;所述导热层与所述沥青路面面层之间设置有用于黏结二者的第三黏结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黏结层、所述第二黏结层和所述第三黏结层均为环氧树脂黏结层或环氧沥青黏结层,厚度均为2~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黏结层为导热型黏结层。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两侧伸出路面的长度为100~120mm,所述温差发电片沿行车方向均布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温差发电片间隔2~3mm;所述温差发电片与所述导热层通过导热硅胶粘贴;所述第一降温液体槽和第二降温液体槽与所述温差发电片通过导热硅胶粘贴。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晋中市交通运输局;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晋中市交通运输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长安大学;晋中市交通运输局;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晋中市交通运输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94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系对中装置及试验台
- 下一篇:尾部胀缩结构及空气弹簧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