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794592.7 | 申请日: | 2021-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37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硕;李浩;肖晶晶;王德奎;赵聚成;陈征宝;张高鹏;张光辉;史宇;李伟楠;虞华佳;于海;倪元宝;李澳;贾益;侯光辉;霍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晋中市交通运输局;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晋中市交通运输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11/26 | 分类号: | E01C11/2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 地址: | 71006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冷却液 循环 热电 沥青路面 结构 | ||
1.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1),所述路基(1)上铺设有塑料类基层(2),所述塑料类基层(2)上铺设有绝热层(3),所述绝热层(3)上铺设有导热层(4),所述导热层(4)上铺设有沥青路面面层(5);所述导热层(4)的两侧分别从所述沥青路面面层(5)的两侧伸出,且所述导热层(4)的两侧伸出部分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温差发电片(6),两侧的所述温差发电片(6)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降温液体槽(7)和第二降温液体槽(8),所述第一降温液体槽(7)和第二降温液体槽(8)通过连接管(9)连通,所述第二降温液体槽(8)通过出水管(10)和进水管(11)连接有恒温循环冷却液箱(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类基层(2)与所述绝热层(3)之间设置有用于黏结二者的第一黏结层(13),所述绝热层(3)与所述导热层(4)之间设置有用于黏结二者的第二黏结层(14);所述导热层(4)与所述沥青路面面层(5)之间设置有用于黏结二者的第三黏结层(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黏结层(13)、所述第二黏结层(14)和所述第三黏结层(15)均为环氧树脂黏结层或环氧沥青黏结层,厚度均为2~3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黏结层(15)为导热型黏结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4)两侧伸出路面的长度为100~120mm,所述温差发电片(6)沿行车方向均布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温差发电片(6)间隔2~3mm;所述温差发电片(6)与所述导热层(4)通过导热硅胶粘贴;所述第一降温液体槽(7)和第二降温液体槽(8)与所述温差发电片(6)通过导热硅胶粘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0)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16),所述进水管(11)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类基层(2)的厚度为700~800mm,所述塑料类基层(2)包括若干塑料类基层单元,每个塑料类基层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另一端设置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块,相邻两个塑料类基层单元的凹槽与凸块匹配卡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层(3)选用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4)采用Q345D钢材料制成;所述导热层(4)的厚度为10~15mm,若干所述导热层(4)沿行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所述导热层(4)之间的间距为80~1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片(6)的厚度为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晋中市交通运输局;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晋中市交通运输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长安大学;晋中市交通运输局;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晋中市交通运输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9459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系对中装置及试验台
- 下一篇:尾部胀缩结构及空气弹簧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