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生沙地轮胎花纹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734672.3 | 申请日: | 2021-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00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斌;宋凯华;胡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C11/03 | 分类号: | B60C11/03;B60C11/12;B60C11/13 |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孟琦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沙地 轮胎 花纹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仿生沙地轮胎花纹结构,包括中心块,侧块,以及侧沟。所述的中心块是基于骆驼脚掌结构设计而成;所述的中心块是分为前部、后部,前部中间有一纵向沟槽,从前到后逐渐减少,后部有呈30°的斜边,并列三个中心块为一组,沿圆周方向相反交替排布;侧块和侧沟沿圆周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可以增加轮胎接触面积,具备更好的抓地性能和更大的推动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仿生沙地轮胎花纹设计。
背景技术
轮式车辆在松散沙地上行驶时,常因轮下沙土流动、滑转下陷量大和不能提供更大的牵引力而使车辆行驶困难,甚至失去通过能力。为了提高车辆通过性,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诸如采用了大直径、宽断面、低气压、高弹性轮胎等措施来增加接地面积和降低比压,虽然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所提高的通过能力幅度仍有限。而具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不仅有适应沙漠环境的体态和运动步伐,而且具备高通过能力,足以与沙地的相互作用,使得骆驼可以在沙漠上行走自如。通过对骆驼脚掌结构的分析,得出一种可以在沙漠顺利通过的轮胎花纹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了一种仿生沙地轮胎花纹结构,提高了车辆在沙漠中的抓地力,承接更多的载重,以及具备更大的推动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来完成上述的技术要求
1.一种仿生沙地轮胎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中心块1、侧块2、侧沟 3组成。所述的中心块1是基于骆驼脚掌结构设计而成;所述的中心块1是分为前部1.1、后部1.2,前部1.1中间有一纵向沟槽1.3,从前到后逐渐减少,后部1.2有呈30°的斜边,并列三个中心块为一组,沿圆周方向相反交替排布,侧块2和侧沟3沿圆周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可以增加轮胎接触面积,具备更好的抓地性能和更大的推动力。
进一步的说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块1是仿照骆驼脚掌的几何结构设计出来的中心块。
进一步的说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块1高度为8~12mm,以轮胎轴心为圆心环形阵列18个。
进一步的说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块是沿轮胎周向相反交替排列。
进一步的说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块1周向间隔距离为14~18mm。
进一步的说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1.1,宽度为20~48mm,深度为8~ 12mm。
进一步的说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1.1有一纵向沟槽1.3,由前到后逐渐减少,沟槽角度呈50~70°。
进一步的说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1.2,宽度为20~48mm,深度为8~ 12mm。
进一步的说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1.2呈一个29~32°的斜度。
进一步的说明,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沟3,呈中心对称等距排列分布,宽度为14~30mm,深度为6~8mm。
与现有技术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
1.本实用新型是对花纹结构进行仿生沙地设计,花纹结构与骆驼脚掌几何形状相似,与普通的沙地轮胎相比,轮胎接触面积更大,具备更好的抓地性能。轮胎进入沙地时,接触面积小,受的阻力更小,进入沙地后接触面积更大,具备更好的抓地性能。
2.中心块中间纵沟,从前至后,越来越小,从下到上,越来越大,从轮胎从进入土壤到出来的过程中,具备限流固沙,并且与沙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具备较大摩擦的作用。
3.中心块后部呈一个31°的斜角,随支承负荷的增加,逐渐增大倾斜角度,提高承载能力,减少了下陷的程度,并且给予轮胎更大的推动力。
4.中心块相反交替排列,可以极大的提高了轮胎的抓地性和推动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34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