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船用分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38242.1 | 申请日: | 2021-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84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蒋康;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简达金属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344 | 分类号: | B60K17/344;B60K25/02;B63H2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64142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船 用分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传输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车船用分动装置,包括车体和船体,船体的尾部设有可调向的螺旋桨,车体包括底盘以及设置在底盘上的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传动机构,还包括分动器以及与螺旋桨和分动器联动的传动单元,分动器联动设置在变速器和汽车传动机构之间,分动器固定安装在底盘上。本方案在将发动机的动力转化为船体行进动力的过程中,汽车传动机构处于停滞状态,相应的汽车的轮胎均不会启动,也不会与船体的底面发生相对摩擦,能对轮胎进行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船用分动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的渡船自身具有相应的船动力,能够对车辆进行运送,还可以用于载运旅客、货物、车辆和列车渡过江河、湖泊、海峡。但是在偏远或者基础条件较差的地方,普通百姓所用的船主要是通过人力来驱动船体,当需要渡过较深的河流时,汽车无法直接淌过河流。
申请号为2020102405991的专利申请车船联动系统公开了通过在船体上设置与汽车驱动轮联动的传动机构和与汽车转向轮联动的转向机构,在对汽车不做任何改动的前提下,驾驶员启动汽车,直接以汽车动力为驱动力,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船体上的螺旋桨旋转以驱使船体行驶,能够实现将汽车对动力转化为船用的动力;但是其传动机构直接与汽车转向轮联动,当螺旋桨在运作时,汽车转向轮和车轮也需要同步转动,进而汽车的转向机构以及轮胎也会有相应的磨损,直接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同时变速器后的动力传动经过了汽车的转轴、转向机构和传动机构后才能被传递至螺旋桨处,动力的传递距离长,也会有部分动力被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船用分动装置,以解决螺旋桨在运作时,汽车转向轮和车轮也需要同步转动,造成轮胎磨损较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车船用分动装置,包括车体和船体,船体的尾部设有可调向的螺旋桨,车体包括底盘以及设置在底盘上的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传动机构,还包括分动器以及与螺旋桨和分动器联动的传动单元,分动器联动设置在变速器和汽车传动机构之间,分动器固定安装在底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在进行使用时,启动发动机,动力通过变速器和分动器传递至汽车传动机构上,使得汽车能够平稳地行进至船体上,当底盘上的分动器与传动单元相对且接触时,然后暂时关闭发动机,将让传动单元与分动器连接,分动器将动力切换至传动单元上,再次开启发动机,动力通过变速器和分动器传递至传动单元上,传动单元再将动力传递至螺旋桨上,此时螺旋桨可推动船体和汽车在河面上移动。
在以上过程中,在将发动机的动力转化为船体行进动力的过程中,汽车传动机构处于停滞状态,相应的汽车的轮胎均不会启动,也不会与船体的底面发生相对摩擦,能对轮胎进行保护;同时通过分动器和传动单元能将所有的动力均传递至螺旋桨处,使得船体和车体被稳定的推动,船体和车体对行进速度能够得到明显提升,相应的动力损耗也小。
进一步,分动器包括第一动力输出轴和第二动力输出轴,汽车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轴,分动器的第一动力输出轴与主传动轴联动设置,传动单元包括与螺旋桨联动设置的分传动轴,分传动轴远离螺旋桨的一端与分动器的第二动力输出轴联动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当第一动力输出轴处输出动力时,第一动力输出轴带动主传动轴联动,主传动轴可将动力传递至汽车的轮胎上;当第二动力输出轴处输出动力时,可通过分传动轴将动力传递至螺旋桨处,实现对动力的稳定传递。
进一步,分动器还包括传动齿轮以及与变速器联动的动力输入轴,传动齿轮同轴固定安装在动力输入轴上,第一动力输出轴上设有可切换至与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一啮合齿轮,第二动力输出轴有可切换至与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啮合齿轮,第一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入轴和第二动力输出轴均相互平行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传动齿轮可切换式的与第一啮合齿轮或第二啮合齿轮,可快速将动力输入轴与第一动力输出轴或第二动力输出轴进行动力联接,且动力的传输可靠且切换快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简达金属构件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简达金属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382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多弧离子真空镀膜机
- 下一篇:踏板垫、车用踏板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