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30206.0 | 申请日: | 2021-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34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欧隆;幸向玲;陈军伟;余玉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4 | 分类号: | B62D25/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口盖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盖结构,包括转臂安装座、安装在转臂安装座上的充电口盖转臂,在充电口盖转臂和转臂安装座之间设有金属弹簧片;转臂安装座的中部设有一个向下卡接筋和一个向上卡接筋,在向下卡接筋下端的左侧设有防脱卡子;金属弹簧片从右至左设有首尾相连的第一向下弯曲段、向上弯曲段和第二向下弯曲段,整体呈“M”形,在向上弯曲段与第二向下弯曲段相连的部位设有防脱卡孔;第一向下弯曲段与转臂安装座上的向上卡接筋对应配合,向上弯曲段与转臂安装座上的向下卡接筋对应配合,防脱卡孔与防脱卡孔下端的防脱卡子对应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性能稳定、可靠,能够保证金属弹簧片不松动脱落而失效,延长充电口盖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充电部,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需要打开充电口盖,现有的充电口盖靠机械式的充电口转臂配合的金属弹片的弹力自动弹开,参见图1和图2。而金属弹片是使用频率较高的零部件,该零件安装在充电口转臂底座上,该结构在客户使用时常开常闭,会让金属弹片卡接出现松动,甚至产生转臂安装座结构无法卡紧金属弹片而金属弹片脱落情况,进而造成充电口盖打开失效,出现无法自动打开的问题。因此,现有的充电口盖结构存在着进一步改进的需求。
CN212267649U 公开了“一种充电口座弹簧卡接结构”,包括:充电口座基座、充电口盖外板、旋转臂、旋转轴及弹簧,所述旋转轴插入充电口座基座一侧且与充电口座基座转动连接,旋转臂的一端与旋转轴固接,另一端与充电口盖外板转动连接,所述充电口座基座外侧下端固接有弹簧安装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弹簧安装座卡接,另一端与旋转轴固接,充电口座基座上设有用于当充电口盖外板扣合在充电口座基座开口时将充电口盖外板锁定的锁。打开时充电口盖外板在弹簧作用下自动开启,使用方便快捷,相比于其他充电口弹簧安装结构有较高的灵活性,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拆装方便,提高安装效率且模具及检具数量少,结构紧凑,尺寸精度高,生产维护成本低,寿命长。
CN211308755U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盖”,包括盖板、旋转臂和安装板,盖板通过旋转臂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旋转臂包括长段和U型段,U型段的一边与长段成110°夹角固定连接,另一边与安装板转动连接,长段的外侧壁与盖板背面贴合,盖板与长段贴合横向设有T型扣,T型扣靠近U型段的一端设有上下对称的弹性凸起,长段与盖板贴合处设有T型槽,T形槽的一端穿过长段与外接连通,另一端上下边缘处设有凹槽,盖板背面位于长段下方处设有卡扣,车身侧围板上设有与卡扣卡接的卡槽,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于车身上,可简化整体结构,降低成本,有效增大充电口盖闭合力,确保外观间隙,固定卡槽和插脚可拆装,便于维修。
上述两份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都是所述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盖结构,其安性能稳定、可靠,能够保证金属弹簧片不松动脱落而失效,延长充电口盖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盖结构,包括连接在前保险杠骨架上的转臂安装座、安装在转臂安装座上的充电口盖转臂,在充电口盖转臂和转臂安装座之间设有金属弹簧片,其特征是:所述转臂安装座的中部设有一个向下卡接筋和一个向上卡接筋,在所述向下卡接筋下端的左侧设有防脱卡子;所述金属弹簧片从右至左设有首尾相连的第一向下弯曲段、向上弯曲段和第二向下弯曲段,整体呈“M”形,在向上弯曲段与第二向下弯曲段相连的部位设有防脱卡孔;所述第一向下弯曲段与转臂安装座上的向上卡接筋对应配合,所述向上弯曲段与转臂安装座上的向下卡接筋对应配合,所述防脱卡孔与防脱卡孔下端的防脱卡子对应配合;所述金属弹簧片的左端与充电口盖转臂紧靠。
进一步,在所述转臂安装座的右部设有第一安装点、左部设有第二安装点;所述转臂安装座通过第一安装点与螺纹紧固件配合连接在前保险杠骨架上;所述充电口盖转臂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转臂安装座上的第二安装点连接紧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302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塑料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打激光和压无纺布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