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高稳定性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83700.1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90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叶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国投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67 | 分类号: | 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王建成;彭南彪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减震 机构 稳定性 充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高稳定性充电桩,其包括机体和与机体连接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安装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多个支撑脚,机体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多个支撑脚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支撑板远离机体的一侧,多个支撑脚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支撑板的一侧,减震组件还包括多个上减震弹簧和多个下减震弹簧,上减震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上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脚的一端固定连接,下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支撑脚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下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上减震弹簧和下减震弹簧的同时作用,能够实现双重减震效果,从而提升具有减震机构的高稳定性充电桩的防震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高稳定性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告诉发展,大家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买电动汽车来代替传统的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属于将电能转化为动能,因此这个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有利于保护环境,跟传统的燃油车不同的是,电动汽车的充电要通过充电桩来完成,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固定在地面上,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常规充电或者是快速充电,在给电动汽车充电的时候,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然后,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充电桩都不具备减震功能,由于对于高速行驶的汽车,会对地面造成一定的震动,从而带动充电桩震动,时间一长,容易导致充电桩上的接口松动从而导致接触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高稳定性充电桩,旨在解决现有的充电桩存在防震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机构的高稳定性充电桩,所述具有减震机构的高稳定性充电桩包括机体和与所述机体连接的减震组件,所述机体与所述减震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机体用于给外部充电设备提供电能,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多个支撑脚,所述机体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且所述机体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多个支撑脚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机体的一侧,所述多个支撑脚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减震组件还包括多个上减震弹簧和多个下减震弹簧,所述上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脚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脚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具有减震机构的高稳定性充电桩,机体可以给外部充电设备,例如充电汽车充电,而减震组件能够削减机体的震动,从而提升具有减震机构的高稳定性充电桩的防震效果,有利于具有减震机构的高稳定性充电桩的正常工作,另外,上减震弹簧和下减震弹簧的同时作用,能够实现双重减震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具有减震机构的高稳定性充电桩的防震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脚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脚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体上形成有嵌合块,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支撑脚的一侧形成有嵌合槽,所述机体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所述嵌合块和所述嵌合槽实现嵌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体形成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嵌合块附近,在所述嵌合块与所述嵌合槽嵌合的情况下,所述延伸部贴合所述机体表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板形成有第二安装孔,通过将螺丝和螺母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以使得所述机体和所述第一支撑板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国投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国投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837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