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爬壁能力的特种作业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60160.0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03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钱海东;刘国庆;安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邦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73/10 | 分类号: | B63B73/10;B63B73/6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44 | 代理人: | 张仁杰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能力 特种 作业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爬壁能力的特种作业平台,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云端服务系统、控制系统、爬壁特种作业平台设备、接口以及工具模块,所述云端服务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爬壁特种作业平台设备连接,所述爬壁特种作业平台设备通过接口与工具模块连接。通过接口可实现与多种工具模块进行对接与解除对接,使本申请具备多工具集成能力及功能的自定义,以及通过控制系统使本申请具备灵活的运动控制能力,从而实现可安装于不同的作业系统,满足不同的作业需求,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爬壁能力的特种作业平台,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船舶制造领域,船舶模块化组装时会有大量的船舶侧壁上下左右方向和船底水平方向直焊缝,这些焊缝后续需要进行涂装处理。而在涂装处理前需要对接缝区域进行表面处理,清除表面的锈迹、焊渣并且对该区域进行强化。大型船舶侧壁的垂直高度达30米左右,有的甚至更高。传统的处理方式是首先搭设脚手架,然后用人工的方式手持打磨工具进行手工打磨。由于手持打磨的不均匀性,往往导致后续涂装表面质量较差。所以实际喷丸处理是更具吸引力的一种处理方式,因为喷丸处理可以得到更加均匀的表面质量。但是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喷丸所使用的钢砂或矿砂会导致作业环节产生很大的粉尘污染,并且钢砂或矿砂的回收也需要消耗更大的人力物力。在处理船底水平焊缝的时候,也有类似的问题。虽然不需要登高作业,但是长时间的仰望作业,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极大,效率低下。
和喷丸类似,船体上下左右方向或船底水平方向的焊接、表面的涂装等工序目前仍然以人工作业为主。对船体上下左右方向或船底水平方向的焊接、表面的涂装等工序的作业,在下文被称为特种作业,这些工作的强度、危险性、效率、作业质量都有待解决与提升。
因此,亟需一种可替代人工作业的特种作业平台,在船舶等大型构件的侧面进行垂直或水平移动,在底部进行倒挂式移动,在移动的同时,本平台可以安装不同的作业系统,以实现不同的作业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爬壁能力的特种作业平台,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以人工作业方式对船体上下左右方向或船底水平方向的焊接和表面的涂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爬壁能力的特种作业平台,包括:控制系统、爬壁特种作业平台设备、接口以及工具模块,所述控制系统与爬壁特种作业平台设备连接,所述爬壁特种作业平台设备通过接口与工具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特种作业平台还包括云端服务系统,所述云端服务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云端服务系统为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
优选地,所述爬壁特种作业平台设备包括机械连接模块、左驱动模块和右驱动模块,其中,左驱动模块和右驱动模块分别设于机械连接模块的两端,左驱动模块和右驱动模块与控制系统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机械连接模块为框架结构,其中,框架结构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左驱动模块与第一安装部的连接和右驱动模块与第二安装部的连接均是通过万向关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支架和至少两个磁力轮,驱动支架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设有一个磁力轮,左驱动模块和右驱动模块结构相同,左驱动模块和右驱动模块的驱动支架分别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左驱动模块和右驱动模块的驱动支架的一侧均设有把手,其中,把手位于相向方向的一侧。
更优选地,所述接口设于机械连接模块上,所述接口为可扩展接口,所述可扩展接口包括安装孔、快速插拔口、液路连接口、气路连接插口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工具模块包括喷丸工具、焊接系统、喷漆系统、探伤工具、清洁工具、打磨工具、切割工具、热熔工具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邦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宣邦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601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