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功能模组与按键的协同装配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747838.9 | 申请日: | 2021-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51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胡丽;毛彩立;周宝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匠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R16/00;B60R11/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 |
| 地址: | 201199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智能 设备 功能 模组 按键 协同 装配 结构 | ||
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功能模组与按键的协同装配结构,涉车载智能设备技术领域,解决现有设备结构设计导致的装配不便、生产效率、故障率高等的技术不足,技术方案包括:面壳、后壳、主板,面壳内设有若干个嵌合槽,嵌合槽上横向抵压有PCB抵压板,PCB抵压板一面上设有功能模组,另一面上设有具若干按键弹片的Dome片,后壳上设有分别对应活动抵压在按键弹片上的控制按键;PCB抵压板上设有与主板连接的第一FPC连接板。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功能模组通过PCB抵压板与按键构成协同装配结构固定于面壳与后壳之间,结构设计巧妙,有利于降低设备厚度,且协同装配结构有利于降低装配步骤,提高制造效率,且对功能模组的固定效果更好,能够降低功能模组的故障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智能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功能模组与按键的协同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车载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和人工智能在车载终端设备中的推广与普及,现有车载智能设备的功能也不仅限于影音娱乐及导航,其设备内部所装配的功能模组的种类和数量也随功能的丰富而增加,同时,其设备上所具有的控制按键的种类和数量也相应的增加。但是,受限于车辆中控台的空间结构限制,车载智能设备整体的厚度不宜过大,这就给车载智能设备的功能模组和按键布局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现有车载智能设备的功能模组和控制按键大多采用分离式布局设计,即各功能模组与控制按键分处于设备壳体的不同区域位置上,相互之间不具有协同装配结构,不能进行快捷、高效且集成度高的装配。相对分散式的布局设计使得此类车载智能设备的生产装配工序相对较繁杂,人工装配操作的步骤多、效率低,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影响了设备制造企业的效益。而且,该种布局设计也不利于降低产品整体厚度,影响其在车辆上的安装及使用效果。另外,一些功能模组如用于采集车内人员语音信息的麦克拾音器模组、用于采集车内人员影像信息的摄像头模组及用于感知车内光线强度的光感传感器模组等,都需要与设备壳体保持较为紧密的密封接合状态,而现有智能设备由于缺少协同装配结构,其功能模组的固定强度较低,车辆震动较剧烈的情况下极易导致各功能模组松脱,继而造成收音、摄像或感光等功能故障。
因此,需要对现有车载智能设备的功能模组与按键装配结构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车载智能设备功能模组与按键的装配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产品厚度较大、装配不便、生产效率低且成本高,以及功能模组固定强度低、易出现功能故障等的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的车载智能设备功能模组与按键的协同装配结构以克服上述问题。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不足,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功能模组与按键的协同装配结构,包括有匹配扣合的面壳和后壳,所述面壳与后壳的容腔内设有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内横向排列设有若干个嵌合槽,所述的嵌合槽上横向抵压有一固定连接在面壳内的PCB抵压板,所述PCB抵压板朝向面壳的一面上横向排列设有若干个在其限位抵压下分别对应嵌合于所述嵌合槽内的功能模组,PCB抵压板朝向所述后壳的另一面上设有一具有若干按键弹片的Dome片,后壳对应PCB抵压板的位置上横向排列设有若干个分别对应活动抵压在所述按键弹片上的控制按键;PCB抵压板上设有一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的第一FPC连接板,所述的功能模组和Dome片通过所述的第一FPC连接板与主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功能模组包括有麦克拾音器模组、摄像头模组和光感传感器模组。
进一步的,所述的摄像头模组通过第二FPC连接板与所述的主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FPC连接板的一端处于所述PCB抵压板与摄像头模组之间,另一端连接在主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麦克拾音器模组和光感传感器模组皆采用表面贴装工艺焊接在所述的PCB抵压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摄像头模组通过一泡棉胶固定粘接在所述的PCB抵压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匠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匠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7478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拆卸的键盘底盘
- 下一篇:一种泵闸一体化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