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引信的发火充电安全管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21651814.3 | 申请日: | 202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50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娇;李海军;张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C21/00 | 分类号: | F42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艳波 |
地址: | 43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引信 发火 充电 安全 管制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引信的发火充电安全管制电路,包括开关二极管、旁路电容、三极管、分压电阻、场效应管、机械开关。电压输入,开关二极管导通,在没有过载应力时,机械开关不闭合,三极管不导通,两个场效应管均不导通,电压输出端无输出,同时发火控制解锁信号输出无效;有过载应力时,机械开关闭合,三极管导通,两个场效应管均导通,充电电压正常输出,同时发火控制解锁信号输出;过载应力消失,机械开关则又出现断开情况,而场效应管会一直处于导通状态,确保充电管制的有效性。本申请采用简单的电子电路和一个机械开关即实现了引信发火充电安全管制和发火充电解锁信号输出,提高了引信发火充电安全管制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测试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引信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引信的发火充电安全管制电路。
背景技术
引信的发火充电安全管制电路是引信的组成电路,尤其在引信测试时以及炮射试验等应用场景时,更需要对引信的发火充电和放电进行安全管制,传统发火充电安全管制主要靠至少三个机械开关完成,机械开关结构复杂,性能一致性差,可靠度低,且不利于引信发火充电电路安全管制和测试。现有的发火充电安全管制电路有采用全电子安全管制电路,而且一般采用继电器设计电路,电路较为庞大复杂,而且继电器在电路中响应效果较场效应管等电子器件差,在引信的充电管制上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引信的发火充电安全管制电路,采用机械开关和电子电路结合的方式,通过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实现引信在地面测试及发射过程中的发火充电安全管制电路设计,电路简单,可靠性高,测试性好,而且只需一个机械开关,体积小,优化安全管制功能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引信的小型化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引信的发火充电安全管制电路,包括解锁信号输出端TS、旁路电容C1、三极管V2、分压电阻R4、分压电阻R5、场效应管V3、场效应管V4、机械开关K1;所述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供电电压输入端VCC连接,集电极与分压电阻R4和充电电压输出端VOUT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4另一端与分压电阻R5一端、场效应管V3栅极、场效应管V4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V3源极与机械开关K1、分压电阻R5另一端、场效应管V4源极共同连接供电地端GND;所述场效应管V4漏极与解锁信号输出端TS连接;所述旁路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供电电压输入端VCC和供电地GND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还包括开关二极管V1和限流电阻R1,所述开关二极管V1的阳极连接供电电压输入端VCC,阴极连接限流电阻R1,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旁路电容C1和三极管V2的发射极。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还包括分压电阻R2和分压电阻R3,所述分压电阻R2和分压电阻R3的一端均与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与限流电阻R1连接,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与机械开关K1、场效应管V3漏极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供电电压输入VCC为28V。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三极管V2为PNP型通用晶体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场效应管V3、V4为N沟道型场效应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解锁信号输出端TS输出为低电平脉冲信号,该信号在充电电压输出端VOUT有效情况下才输出给引信的发火控制单元。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通过机械开关和电子电路相结合设计,减少了机械开关的使用数量,同时简化了电路设计,提高了引信发火充电安全管制电路的可靠性和可测试性,有效解决了测试时发火充电电路供电端供电时,充电输出端输出可管控的情况,同时解决了在炮射试验过程中需充电输出端输出和解锁信号输出一直有效管控的问题,能够确保引信在测试及试验过程中的安全管制可控有效。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6518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末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盐碱地改良节能喷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