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钣金修复的拉伸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86085.8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33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孙鑫;郭紫威;谢丹;路兵兵;代孝红;侯树智;冯恩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5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何磊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修复 拉伸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汽车钣金修复的拉伸夹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水平的方形板结构,所述底板的顶端面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侧面安装有双向螺杆,双向螺杆设置有多个且在水平方向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双向螺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夹紧块,夹紧块为橡胶材质,所述底板的顶端面固定有通孔板,所述通孔板上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另一端连接有承托杆。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利用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解决了传统的汽车零件在夹紧过程时,当零件表面不平整时,被夹持零件会出现受力不均匀或局部受力过大导致表面变形,此外,当夹持的零件形状不同时,常需要更换夹持模具,更换麻烦工作量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钣金修复的拉伸夹具。
背景技术
汽车钣金是一个汽车修理的技术手段,此方面汽车钣金等于汽车钣金修理,指汽车发生碰撞后要对车身进行修复,也即除对车身进行防腐和装饰的喷涂工作外其余的所有工作。如汽车车身损伤的分析,汽车车身的测量,汽车车身钣金的整形,拉伸矫正,去应力焊接,以及汽车车身附件装配,调整等工作,汽车钣金就是汽车维修的一种加工方法,又叫冷做,说直接点,如果车身外观损坏变形,就需要钣金这个工序。汽车碰撞修复已经由原始的砸拉焊补发展成为车身二次制造装配。碰撞事故车辆的修复不再是简单的汽车钣金的敲敲打打,修复的质量也不能单靠肉眼去观察车辆的外观、缝隙,维修人员不但要了解车身的技术参数和外型尺寸,更要掌握车身材料特性,受力的特性的传递车身变形趋势和受力点以及车身的生产工艺如焊接工艺等,汽车零件在修复时需要对其进行夹紧,传统的汽车零件在夹紧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
传统的汽车零件在夹紧过程时,当零件表面不平整时,被夹持零件会出现受力不均匀或局部受力过大导致表面变形,此外,当夹持的零件形状不同时,常需要更换夹持模具,更换麻烦工作量大。
由此可见,需要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钣金修复的拉伸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钣金修复的拉伸夹具,解决了传统的汽车零件在夹紧过程时,当零件表面不平整时,被夹持零件会出现受力不均匀或局部受力过大导致表面变形,此外,当夹持的零件形状不同时,常需要更换夹持模具,更换麻烦工作量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汽车钣金修复的拉伸夹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水平的方形板结构,所述底板的顶端面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侧面安装有双向螺杆,双向螺杆设置有多个且在水平方向呈等间距分布,所述双向螺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夹紧块,夹紧块为橡胶材质,所述底板的顶端面固定有通孔板,所述通孔板上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另一端连接有承托杆,所述承托杆上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承托杆上套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滑块和通孔板上,滑块的侧面安装有双向螺杆,滑块上的双向螺杆的数量和位置与固定板上双向螺杆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且滑块上的双向螺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夹紧块。
进一步,所述通孔板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穿孔,螺纹杆穿过穿孔,螺纹杆上安装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关于通孔板呈左右对称分布,且两锁紧螺母紧密贴附于通孔板的侧壁。
进一步,两个所述夹紧块的对立面均设置有凸点,凸点设置有多个且在夹紧块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所述承托杆上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承托杆的左端处。
进一步,所述穿孔的内壁安装有滚珠,滚珠设置有多个且在穿孔的内壁均匀分布。
进一步,所述底板底端面固定有升降座,升降座设置有四个且在底板上呈矩形分布。
进一步,所述穿孔设置有两个且在通孔板上呈前后对称分布,每个穿孔上均安装有螺纹杆,每个螺纹杆左端均固定有承托杆,两个承托杆均穿过滑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未经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860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