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消音器壳体旋切切边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79248.X | 申请日: | 2021-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80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 发明(设计)人: | 邓勇;易丽;涂飞龙;谢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同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D19/00 | 分类号: | B23D19/00;B23D33/02;B23D33/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知集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6 | 代理人: | 林旭江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消音器 壳体 切切 模具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消音器壳体旋切切边模具,属于汽车零件加工技术领域。该汽车消音器壳体旋切切边模具包括支撑平台和压模组件,先将壳体放置在下凸模具上,可以先调节第二滑块的位置,然后启动压紧气缸,压紧气缸输出端会推动上凹模具向下运动,直至与下凸模具完全贴合,将壳体压成型后,可以推动下凸模具往刀片方向移动,随后启动电机,电机转动带动刀片转动,同时可以调节移动臂上的第一支撑块进行移动,也可以调节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杆做上下运动,同时可以转动下凸模具,进而可以对壳体进行多方位的切割,可以去除壳体多余的边料,从而增加了加工精度,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件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消音器壳体旋切切边模具。
背景技术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经常采用冲压工艺,冲压工艺应用较为广泛,如汽车、飞机、电机、电气、仪表、铁道、化工以及日用品等领域,现有的汽车消音器壳体旋切切边模具,模具和切刀不方便进行多方位的调节,从而导致切割结束后会出现多余的边料,从而降低了加工精度,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消音器壳体旋切切边模具,旨在改善现有的汽车消音器壳体旋切切边模具,模具和切刀不方便进行多方位的调节,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加工效率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消音器壳体旋切切边模具包括支撑平台和压模组件。
所述支撑平台包括机架、第一滑杆、第一滑块、移动臂、第一支撑块、支撑板、电机和刀片,所述第一滑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一侧,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移动臂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块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移动臂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一侧,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一侧,所述刀片固定安装于所述电机输出端,所述压模组件包括支架、第一滑板、第二滑块、压紧气缸、上凹模具、底板、第二支撑块和下凸模具,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滑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一侧,所述第一滑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一侧,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板滑动连接,所述压紧气缸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块一侧,所述上凹模具转动连接于所述压紧气缸输出端,所述底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一侧,所述第二支撑块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所述下凸模具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一侧,所述上凹模具与所述下凸模具相贴合。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需要使用模具对壳体进行切边时,先将壳体放置在下凸模具上,然后因为第二滑块与第一滑板滑动连接,可以先调节第二滑块的位置,然后启动压紧气缸,压紧气缸输出端会推动上凹模具向下运动,直至与下凸模具完全贴合,将壳体压成型后,可以推动下凸模具往刀片方向移动,随后启动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刀片,电机转动带动刀片转动,同时可以调节移动臂上的第一支撑块进行移动,也可以调节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杆做上下运动,同时可以转动下凸模具,进而可以对壳体进行多方位的切割,可以去除壳体多余的边料,从而增加了加工精度,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加工效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机架包括底座和支腿,所述支腿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一侧。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机架包括底座和支腿,支腿用于支撑底座和该装置,设置四个可以提高稳定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底座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滑杆一侧设置有限位板。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滑杆与底座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可以支撑第一滑杆,限位板可以防止第一滑块脱离第一滑杆。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滑块一侧设置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贯穿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一侧,且所述第一旋钮一端抵在所述第一滑杆一侧。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滑块一侧设置有第一旋钮,当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杆上移动完成后,可以拧动第一旋钮,将第一滑块固定在第一滑杆上,方便拆卸和固定,提高便捷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同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同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792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干胶标签的收卷装置
- 下一篇:一种肋力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