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69436.4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22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曹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精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14 | 分类号: | B62D65/14;B62D6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何裕松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汽车 拉手 自动化 生产 进料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包括待储物料箱,其设置于上料机构一侧,并且其上方配有物料堆叠储存机构;空箱排出位,其设置于与上料机构一侧,并且其上方装配一空箱存储机构;视频识别单元,其设置于上料机构的上方机架处,用于识别物料供给的实时状况。本实用新型在合理优化进料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引入视觉识别单元来识别物料供给的基本状况,从而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设备稳定性、组装精度以及组装效率的进料系统,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及品质,且利于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组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汽车配件生产的要求不断提升,其中包括车内门把手,亦作为汽车重要的内饰件之一,如今,生产厂商对于车内门把手的生产装配、安装的简易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利于促进提高生产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晓,常见汽车内门拉手一般是由拉手、锁止机构、销轴、底座、弹簧等组件组成,这些组件基本均采用人工或利用简易的或辅助治具进行组装,劳动强度高且效率较为低下,更加容易出现漏装、错装等现象,不仅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品质在生产过程中不统一,也徒增了人力成本。
显然,对于汽车内拉手的加工生产组装环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内拉手组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而目前影响较大的则为内拉手组装设备或整个组装系统的进料设备的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研发人员针对以往同类的汽车内门拉手组装设备或组装系统相应进料设备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以往的组装系统流水线缺少合理的进料系统而导致不适合为汽车内门拉手组装提供便利,具体因素如下:
(1)生产商目前都是在某些劳动强度较大、条件较差的加工单元中导入机器人来促成半自动组装,现有用于该类汽车内门拉手组装的设备仍然是以单元级自动化加工设备为主,且因这些组装机构位置设置不明确及组装系统设置不完善,目前还无法实现该类汽车内门拉手加工的整线自动化,无法形成一套利于顺畅有序组装的组装系统,无法为技术人员配置流水线提供参考;
(2)由于系统设备的配置有限,主要针对上料环节,不利于识别物料的对、错、好、坏等,即便徒增劳动力也未必能确保产品品质,导致整条流水线配置的性价比较低;
(3)由于系统设备的配置有限,进料系统需要采用人工方式或仅利用简单的机械装置,进料系统各个环节配置不合理,工序混乱,不利于提升准确度,产品品质的一致性无法保证,增加了后续工作复杂度;
(4)进料系统所暴漏出的缺陷也更加制约着今后构造更加复杂的汽车内门拉手的装配技术。
综合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正是在现有常规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经验,对汽车内门拉手组装系统提出进一步优化,在合理优化进料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视觉识别单元来识别物料供给的实时状况,从而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设备稳定性、组装精度以及组装效率的进料系统,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及品质,且利于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因而,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缓解、部分解决或完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也是为了满足汽车内门拉手配件生产组装技术领域的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其在合理优化进料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视觉识别单元来识别物料供给的实时状况,从而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设备稳定性、组装精度以及组装效率的进料系统,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及品质,且利于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其装配于一立式机架,用于汽车门内拉手的各个组件组装为成品,该进料系统两端依次分别设置上料机构、出料机构,此上料机构与出料机构之间设置组装与搬运机构,此上料机构配有供料振动盘并且于该供料振动盘相邻位置处设置储料仓,该进料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精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精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694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铆钉生产加工的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SIM卡批量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