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太阳能加热地热尾水的多能互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521164.0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9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彭人勇;孙状田;范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东营资源化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20/40 | 分类号: | F24S20/40;F24T1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太阳能 加热 地热 多能 互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加热地热尾水的多能互补装置,涉及尾水加热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泵箱,泵箱的外表面靠近一侧底部中心处连通设置有连接阀门,连接阀门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尾水加热箱,尾水加热箱的一侧安装设置有加热器外箱。该利用太阳能加热地热尾水的多能互补装置,通过尾水加热箱的使用,可以将使用过的温度下降的地热尾水进行加热处理,当温度升高后进行再一次的供热使用,合理地利用地热水的剩余热量,节约资源,该利用太阳能加热地热尾水的多能互补装置,太阳能电板与备用电源的使用,可以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使用电能对地热尾水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再进行下一级利用,可以将地热尾水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水加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太阳能加热地热尾水的多能互补装置。
背景技术
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清洁能源,其储集量大、可再生、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有着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在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日渐增强和能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其开发利用对完善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能有效缓解当前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仅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总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70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 1.7亿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应用潜力巨大。当今在地热直接利用技术中,地热供暖应用最为广泛。通常情况下地热供暖中地热水流程为:70℃左右的地热水从地热井中抽出,经换热器换热后,地热水温度降至35℃左右成为地热尾水,地热尾水直接回灌到地下以补充地下水资源。
尾水温度35℃,直接回灌处理时,尾水中的热能未再进一步利用,温度过高,对于资源的利用不彻底,并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一种新的装置来解决。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引入了光伏发电技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电能对地热尾水进行加热,以提高其热能利用效率,同时可以减少对地热水的过度开采。光伏发电技术具有先进的能源、环保和经济效益,也是最优质的绿色能源之一,光伏发电技术减排二氧化碳效果显著,安装一平米光伏发电系统相当于植树造林100平方米,光伏发电技术是解决雾霾、酸雨等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地热、光伏发电多能互补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很好的助力国家二氧化碳“3060”目标的实现。
但大多数情况下,供暖之后,尾水直接回灌处理,没有将尾水再进一步利用起来,温度过高,对于资源的利用不彻底,并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一种新的装置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加热地热尾水的多能互补装置,通过尾水加热箱的使用,可以将使用过的温度下降的地热尾水进行加热处理,当温度升高后进行再一次的供热使用,合理地利用地热水的剩余热量,节约资源,太阳能电板与备用电源的使用,可以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使用电能对地热尾水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再进行下一级利用,可以将地热尾水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利用太阳能加热地热尾水的多能互补装置,包括泵箱,所述泵箱的外表面靠近一侧底部中心处连通设置有连接阀门,所述连接阀门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尾水加热箱,所述尾水加热箱的一侧安装设置有加热器外箱,所述加热器外箱的上表面中心处安装设置有电板支撑杆,所述电板支撑杆的上表面通过球铰转动连接有太阳能电板。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外箱的下内壁安装设置有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的上表面中心处连通设置有电板支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泵箱的下表面中心处连通设置有尾水输入管,所述泵箱的下内壁中心处连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有连接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尾水加热箱的内部安装设置有曲形加热棒,所述曲形加热棒的一端连接设置于备用电源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尾水加热箱的外表面一侧中心处连通设置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一端连通设置于加热器外箱的外表面一侧中心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东营资源化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东营资源化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21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防倾倒结构的智能温控取暖器
- 下一篇:人防工程给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