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器的多功能快速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479925.0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16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朱骏;方国明;向思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飞睿(成都)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静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器 多功能 快速 测试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器的多功能快速测试系统,包括上位机和电源模块,以及均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光斑分析仪、聚焦镜、激光模块、能量分析仪和光电探测器。激光模块包括激光器装夹模组和旋转调节台,旋转调节台能够切换激光器装夹模组位于第一工位或第二工位;激光器装夹模组用于更换和固定激光器。其中,光斑分析仪和聚焦镜的中心与位于第一工位的激光器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能量分析仪的中心与位于第二工位的激光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经能量分析仪散射出来的激光束能够射入光电探测器中。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系统,能够进行激光器更换,且装夹一次后,只需调整工位即可测试多种激光数值,快速便捷,提高了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器的多功能快速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激光器在使用前,尤其是装载在测距模组上使用前,需要首先对激光器的输出能量、激光发散角、激光脉宽进行测试,以便明确其具体数值是否满足使用需求。如果不满足,需要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对模组的生产带来弊端。现有的方法虽然能对各个数值进行测试,但只能分别进行,其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大批量的测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大批量测试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激光器的多功能快速测试系统,该系统中,将光斑分析仪、能量分析仪和光电探测器,按照不同工位进行设置;通过切换不同的工位,可以测试激光器的不同性能参数。只要其中一个测试的参数数值未达到要求,激光器即可通过激光器装夹模组快速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激光器的多功能快速测试系统,包括上位机、电源模块,以及均固定设置在底板上的激光模块、聚焦镜、光斑分析仪、能量分析仪和光电探测器;所述光斑分析仪、所述能量分析仪和所述光电探测器均与所述上位机信号连接;
其中,所述激光模块包括激光器装夹模组和旋转调节台;所述激光器装夹模组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调节台上方;所述激光器装夹模组包括激光器,所述激光器装夹模组用于更换和固定所述激光器;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激光器供电;所述旋转调节台用于切换所述激光器的工位,切换所述激光器位于第一工位或第二工位;
所述光斑分析仪、所述聚焦镜和位于第一工位的所述激光器的中心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能量分析仪和位于第二工位的所述激光器的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光电探测器的中心与经所述能量分析仪散射的位于第二工位的所述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在同一条直线上。
通过旋转调节台,能够快速切换激光器装夹模组的工位,不同的工位对用不同的测试仪器,第一工位时,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经过聚焦镜汇聚后,汇聚至光斑分析仪的窗口内,光斑分析仪连接至上位机,上位机通过软件可以计算出激光器的发散角;第二工位时,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射入能量分析仪,能量分析仪连接至上位机,可直接读取激光束的能量数值是否满足要求;同时,经能量分析散射的激光束射入光电探测器中,光电探测器也连接到上位机,通过分析计算可以读取激光脉宽数值,判断是否满足要求。若上述激光数值,有任一项不满足要求,即可通过激光器装夹模组更换激光器,再次进行测试。进行一次装夹,通过切换工位即可测试激光器的多个参数数值是否满足要求,提高了测试效率。
优选地,所述激光器装夹模组还包括至少两个弯折状的弹簧片,以及上夹块、下夹块;所述上夹块和所述下夹块呈“L”型,所述上夹块和所述下夹块固定连接,在中间形成空腔,所述激光器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弹簧片一端固定在所述上夹块和/或所述下夹块外侧壁的与所述弹簧片形状适配的凹槽内,一端伸入所述空腔内,对所述激光器施加向内的压力,进行固定。
激光器装夹模组,利用呈“L”型的上夹块和下夹块进行固定形成空腔,再利用弯折状的弹簧片对位于空腔内的激光器施加向内的压力,将激光器压在空腔内,进行固定。弹簧片至少有两个,弹簧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夹块和/或下夹块外侧的凹槽内,凹槽位置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可位于上夹块外侧,也可位于下夹块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飞睿(成都)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英飞睿(成都)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4799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储池异味泄漏的墙体结构及其结构体系
- 下一篇: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